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1
一 关于抽象思维的论述 3
马克思恩格斯论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3
列宁论思维的本质和过程 6
斯大林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12
毛泽东论人的认识过程 17
二 关于形象思维的论述 26
马克思论想象、艺术感受和艺术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26
恩格斯论艺术表现的特性 28
列宁论幻想和文艺的特征 29
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的特质与形象思维 30
毛泽东论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 40
第二部分 语言学界、心理学界、逻辑学界、哲学界论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与科学思维(抽象思维) 43
一 语言学界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45
二 心理学界论思维和想象 52
三 逻辑学界论思维 71
四 哲学界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100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文艺家论形象思维 103
一 文艺创作中思维活动的特征 105
陆机论艺术构思过程及艺术表现 105
刘勰论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 106
萧统谈文学的特质(“沈思”与“翰藻”) 108
严羽论诗的特征(“别才”“别趣”说) 109
萧子显谈构思(情性与新变) 109
叶燮谈诗歌构思与事、理、情的关系 110
魏禧谈创作前的“酝酿蓄积” 113
二 情与景、意境或境界 114
钟嵘谈诗歌的“滋味” 114
司空图谈诗境与韵味 114
梅尧臣、欧阳修谈诗的特质 115
谢榛谈诗的情与景 117
王世贞谈境界 119
王夫之谈情与景的密切关系 120
王国维论境界 120
樊志厚谈意境 124
三 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涵义、特点、源流及其运用 126
《周礼》、《诗大序》概述《诗三百篇》的体制和表现手法 126
王逸谈《离骚》的比兴手法 127
挚虞释赋比兴 127
刘勰论比兴的涵义、特点和源流 127
钟嵘谈赋比兴涵义及其运用 129
皎然谈比兴的新义 129
殷璠批判“理不足言有余、无比兴贵轻艳”的创作倾向 130
白居易论《诗》的“六义”在文学史上的表现情况 130
陈廷焯谈比兴的真谛 132
朱熹释赋比兴的涵义 132
第四部分 欧洲各国文艺家论形象思维 135
意大利 137
马佐尼谈想象——制造形象的能力 137
维柯论想象、感觉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138
英国 147
霍布斯谈诗歌中的判断和想象 147
培根谈诗和想象的关系 149
德国 150
莱布尼茨谈认识的分类 150
康德谈想象力和判断力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152
歌德谈感觉、想象和理性的关系 153
黑格尔论艺术特征与相象 154
法国 166
狄德罗谈诗人和哲学家思维的特点 166
伏尔泰谈创造的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168
丹纳谈用形象或观念来思索的能力 170
俄国 172
别林斯基创立并论述形象思维的理论 172
屠格涅夫认为“诗人用形象来思考”这句名言是完全无可争论的、正确的 209
冈察洛夫谈艺术家用形象来思考的途径和方法 211
杜勃罗留波夫论思想家与艺术家的思维的特点 215
契诃夫谈艺术家的观察、选择、推测与艺术创作的自觉性 226
苏联 228
高尔基论形象思维 228
卢那察尔斯基论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思维 245
法捷耶夫论艺术思维和艺术的特点 251
格·尼古拉耶娃论形象思维的特征 263
涅陀希文、沙莫达论艺术思维 271
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所论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与逻辑思维 276
克列姆辽夫、雷日金论艺术的形象思维 285
伊凡诺夫论艺术是形象思维 291
苏契科夫论现实主义的艺术思维 299
第五部分 中国现代文艺界论形象思维 303
一 形象思维的涵义及其特点 305
二 形象思维过程 335
(一)关于形象思维过程的一般论述 335
(二)形象思维过程的特点 353
三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367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共同点 367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 371
(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关系 386
附录一 郑季翘同志认为,“形象思维论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是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个认识论基础” 435
附录二 形象思维部分书刊资料索引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