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1
1.1 语言的定义 1
1.1.1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1
1.1.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
1.2 语言的特征 3
1.2.1 语言有哪些普遍特征 3
1.2.2 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6
1.2.3 动物能掌握人类语言吗? 9
1.3 语言的功能 11
1.3.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1
1.3.2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12
1.3.3 语言是艺术创造的工具 12
1.4 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系统 13
1.4.1 语言和言语 13
1.4.2 语言的系统 14
1.5 什么是语言学 15
1.5.1 语言学是一门又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5
1.5.2 语言学的范围和分科 19
第二章 语音学和音位学 23
2.1 语音研究的各方面 23
2.1.1 语音的自然性质和功能 23
2.1.2 音素和音标 24
2.2 发声语音学 25
2.2.1 发音器官 25
2.2.2 元音和辅音 27
2.2.3 元音分类 28
2.2.4 辅音分类 30
2.2.5 音素的对偶语音特征分析 31
2.3 声学语音学 36
2.3.1 语音的声学性质 36
2.3.2 研究语音的仪器 40
2.4 音位学 41
2.4.1 音素的对立 41
2.4.2 音位和音位变体 43
2.4.3 音位的区别特征 46
2.4.4 音位的组合 47
2.5 超音段音位学 49
2.5.1 超音段语音材料 49
2.5.2 重音 50
2.5.3 声调 52
2.5.4 语调 53
第三章 语法学 55
3.1 语法和语法学 55
3.1.1 语法和语法规则 55
3.1.2 从传统语法到现代语法 56
3.1.3 形态学和句法 57
3.2 语素 58
3.2.1 语法分析的最小单位 58
3.2.2 语素的分类 58
3.2.3 语素、形素和语素变体 59
3.2.4 形态音位学 62
3.3 词 62
3.3.1 最小的自由形式 62
3.3.2 词和词位 64
3.3.3 词类 65
3.3.4 语言的形态分类 67
3.4 形态学描写的方法 69
3.4.1 三种不同的描写模型:WP,IP和IA 69
3.4.2 三种模型的比较 70
3.5 句法关系 73
3.5.1 句子和短语 73
3.5.2 几种基本的组合关系 75
3.5.3 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 77
3.6 句法分析的方法 80
3.6.1 句子成分分析法 80
3.6.2 直接成分分析法 83
第四章 语义学 88
4.1 语言的表义单位 88
4.1.1 从语素到句子 88
4.1.2 称名单位和交际单位 89
4.2 词的意义 89
4.2.1 词义的事物说 90
4.2.2 词义的概念说 90
4.2.3 词义的用法说 91
4.3 句子的意义 92
4.3.1 句义与词义 92
4.3.2 句义和判断 92
4.3.3 句子的真假值 93
4.4 短语和成语的意义 94
4.4.1 短语的意义 94
4.4.2 成语的意义 95
4.5 语义关系 96
4.5.1 词的多义与同音 96
4.5.2 词的同义,反义和上下义关系 98
4.5.3 语义场 99
4.5.4 句子的歧义 100
4.5.5 句子的蕴含和前提 101
4.6 语义分析 102
4.6.1 义素分析 102
4.6.2 语义的谓词演算 106
第五章 转换生成语法 110
5.1 一种解释性的语言新理论 110
5.1.1 转换生成语法的目标 110
5.1.2 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论特点 112
5.2 转换生成语法的语法模型 114
5.2.1 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114
5.2.2 EST模型概貌 116
5.3 EST语法模型 117
5.3.1 词库和范畴规则 117
5.3.2 转换规则 125
5.3.3 D结构和S结构 131
5.3.4 追加规则和句子的语音式 134
5.3.5 句子的逻辑式和加标规则 137
附录 语义复合规则 141
5.4 研究重心的转移 144
5.4.1 从规则系统到原则系统 144
5.4.2 管辖与制约理论的意义 144
第六章 语用学 147
6.1 什么是语用学 147
6.1.1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47
6.1.2 语用学和语义学 148
6.2 言语行为 149
6.2.1 施为句 149
6.2.2 言语行为的类型 151
6.2.3 间接言语行为 155
6.3 前提 157
6.3.1 前提的概念 157
6.3.2 前提的触发语 158
6.3.3 前提的语用分析 160
6.4 会话含义 161
6.4.1 会话含义和会话准则 161
6.4.2 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 163
6.5 指示语 163
6.5.1 指示语和指示信息 163
6.5.2 指示语的不同用法 164
6.5.3 指示语的分类 166
6.6 会话结构 167
6.6.1 会话、话轮和对答 167
6.6.2 会话的修正机制和总体结构 168
第七章 文字学 170
7.1 文字和语言 170
7.1.1 文字的概念和作用 170
7.1.2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71
7.2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173
7.2.1 文字的起源 173
7.2.2 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174
7.2.3 文字的类型 182
7.2.4 字母的来源和传播 184
7.3 书写法和正字法 187
7.3.1 书写法 187
7.3.2 正字法 189
第八章 语言的演变 194
8.1 演变是语言的普遍特征 194
8.1.1 语言随时间的推移而演变 194
8.1.2 语言系统各方面的演变 196
8.1.3 语言如何演变 208
8.2 语言演变的原因 209
8.2.1 社会原因 209
8.2.2 生理和心理原因 210
8.2.3 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211
8.3 历史比较语言学 212
8.3.1 语言的分化和谱系树说 212
8.3.2 语言的谱系分类 216
8.3.3 历史比较法和母语的构拟 217
8.3.4 语系成因的波动说 221
第九章 社会语言学 224
9.1 语言学和社会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24
9.1.1 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 224
9.1.2 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意义 225
9.2 语言的地域变体 226
9.2.1 地域变体和方言 226
9.2.2 标准语 228
9.2.3 方言学和方言地图 229
9.3 语言的社会变体 230
9.3.1 社会变体的分类 230
9.3.2 黑人英语 231
9.3.3 社会变体的调查和描写 232
9.4 语言与礼貌 234
9.4.1 礼貌形式与敬语 234
9.4.2 委婉语和禁忌语 235
9.4.3 称呼语的选择 236
9.5 语言接触 237
9.5.1 双言现象和双语现象 237
9.5.2 多民族国家和共同语 238
9.5.3 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 239
9.6 国际性语言 240
9.6.1 具有国际性语言资格的语言 240
9.6.2 人工国际辅助语 241
第十章 心理语言学 243
10.1 语言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43
10.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 243
10.1.2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244
10.2 语言与大脑 245
10.2.1 大脑的左右两半球 245
10.2.2 大脑的侧化 246
10.3 儿童的语言习得 247
10.3.1 语言习得的阶段 247
10.3.2 语言习得的理论 248
10.4 语言和思维 251
10.4.1 传统的“统一论” 252
10.4.2 语言学中的“相对论” 254
10.4.3 认识论 256
10.5 言语的过程 260
10.5.1 言语的理解过程 260
10.5.2 言语的产生过程 263
主要参考书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