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1-1机械工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 1
§1-2制造工程中的控制与信息问题 2
§1-3关于控制工程 8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线性化数学模型和基本控制概念 9
§2-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9
§2-2控制系统的线性化数学模型 14
§2-3线性控制系统的叠加效应和卷积关系式 17
§2-4状态、变异和约束 18
§2-5输入、干扰和输出 19
§2-6信息与控制 20
第三章拉氏变换 25
§3-1拉氏变换的定义 25
§3-2拉氏变换的几个定理 26
§3-3拉氏反变换 32
§3-4用拉氏变换法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35
附录二轮廓积分法作拉氏反变换 37
附录一关于咖马函数 37
附录三用拉氏变换法解偏微分方程 44
第四章传递函数 46
§4-1传递函数的定义 46
§4-2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7
§4-3物理系统传递函数的推导 53
§4-4框图及其联接 59
§4-5多变量系统和传递矩阵 62
§4-6传递函数中系数的微分方程法识别 69
§4-7暗箱及其传递特性的识别 70
第五章控制和控制系统 74
§5-1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74
§5-2控制器和控制作用 78
§5-3反馈和自动控制系统 87
第六章时间响应分析 91
§ 6-1时间响应和典型输入信号 91
§6-2脉冲输入时间响应 93
§6-3阶跃输入时间响应 98
§6-4恒速输入时间响应 104
§6-5时间响应的实验方法 106
§6-6时间响应的计算机数值解法 109
§7-1频率响应的一般特点 126
第七章频率响应分析 126
§7-2谐和输入时的定态响应 127
§7-3频率响应的极座标图 129
§7-4频率响应的对数座标图 136
§7-5最小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响应 144
§7-6频率响应和时间响应 147
§7-7频率响应和脉冲响应 149
§7-8频率响应的实验方法 149
§8-1平衡和稳定 159
第八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59
§8-2时域稳定判据 161
§8-3频率域稳定判据 167
§8-4稳定性分析 175
§ 8-5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181
第九章性能分析和校正 187
§9-1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87
§9-2控制系统的定态差异 192
§9-3根据综合性能指标求算最优参数 195
§9-4控制系统的校正 198
§9-5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 202
§9-6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204
§9-7控制系统的并联校正 214
§9-8顺馈校正和多通道顺馈补偿原理 219
第十章有时延的线性控制系统 226
§10-1 时延环节和有时延的线性控制系统 226
§10-2有时延的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228
§10-3车削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229
§10-4提高液压仿形车削精度的一个措施的分析 232
第十一章非线性控制系统 234
§11-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236
§11-2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 250
第十二章 机床进给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257
§12-1 机床进给传动链的动态参数选择 257
§12-2数控机床的进给随动系统 258
§12-3液压伺服马达的稳定性核算 264
§12-4进给随动系统的运动平稳性 271
§12-5进给随动系统的随动精度 279
参考资料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