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大学生工作学 7
一 大学生工作学的产生和形成 7
二 探索有中国特色大学生工作学的理论体系 17
三 建立有中国特色大学生工作学的理论基础 30
四 大学生工作学的学科特点、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48
第二章 大学生的特征 59
一 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60
二 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62
三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63
四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73
五 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76
六 大学生的社会特征 84
七 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 89
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 91
一 大学的学习 91
二 大学生学习的环境和特征 97
三 优化大学生的学习 102
第四章 大学生的恋爱 117
一 在校大学生的恋爱 118
二 大学生应追求高尚的爱情 124
三 大学生的恋爱教育 144
四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恋爱问题 152
第五章 大学生与校园 158
一 大学生的校园适应 158
二 大学生群体概述 161
三 大学生的正式群体 164
四 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 177
五 大学生社团 180
六 大学生文化 185
七 大学生遵纪守法教育 198
八 大学生的美育 200
九 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引导 202
十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 206
第六章 大学生与社会 209
一 大学生的社会化 209
二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216
三 社会对大学生的作用 228
四 大学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 233
第七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37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问题 237
二 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处理 244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面向” 250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254
第八章 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 259
一 重新认识高等学校团委的工作职能 260
二 改革高等学校共青团干部制度 264
三 注重对大学生热点现象的调查研究 265
四 依照高等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工作 267
五 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的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72
六 高等学校团委应适当放权 274
七 增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物质裁体 275
八 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民主化建设 276
九 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279
十 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化建设 282
第九章 大学生的评价工作 285
一 评价大学生的客观依据 286
二 评价大学生的原则和方法 295
三 提高对大学生评价的能力 308
第十章 大学生工作者的素质 317
一 “热爱”是对大学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318
二 大学生工作者的功用 321
三 大学生工作者统御能力的培养 329
四 塑造大学生工作者的形象 336
五 大学生工作者素质的培养 341
第十一章 大学生工作的量化评估 354
一 大学生工作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355
二 大学生工作量化评估的意义、原则和作用 359
三 建立量化评估大学生工作指标的原则、结构和体系 365
四 量化评估大学生工作主体的步骤和方法 372
五 量化评估大学生工作客体的步骤和方法 389
第十二章 大学生工作系统 393
一 大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 394
二 大学生工作系统的特征 395
三 坚持整体性原则,树立大学生工作的全局观念 398
四 坚持结构和层次性原则,协调大学生工作系统的内部关系 401
五 坚持目的性原则,加强大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 403
六 坚持最优化原则,制定大学生工作的最佳方案 405
七 坚持协同性原则,凝聚大学生工作的活力 407
八 坚持信息原则,重视大学生工作信息的反馈 409
主要参考文献 413
后记 415
英文目录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