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 《至大论》的历史背景和结构介绍 1
2 托勒玫的简要生平及评价 7
3 《至大论》在中世纪的流传及其研究价值 11
4 《至大论》研究的现状、方法和意义 15
第一章 《至大论》天体理论基础 21
1 托勒玫的宇宙论 21
2 《至大论》中的数学知识 26
3 《至大论》中的年表和天文术语 35
4 《至大论》中的球面天文学 38
第二章 太阳理论 55
1 回归年的分析和测算 55
2 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 61
3 太阳的平运动 64
4 对几何模型的一般考虑 65
5 参量的确定 68
6 太阳在任意时间的真位置的计算步骤 76
7 关于太阳日的不等长问题——时差 77
第三章 月球理论 79
1 月球运动的周期、角速度和平运动表格 79
2 第一月球几何模型 84
3 月球第一模型的有关参量的确定 88
4 关于托勒玫浑仪的结构 99
5 关于月球的双非匀速运动的假设 100
6 第二月球模型——出差理论 104
7 提出第三月球几何模型 110
8 月球真位置的一般计算程序 113
9 关于月球真位置的完整的计算 115
10 月球的纬度理论 121
第四章 月球的视差理论和恒星理论 124
1 月球的视差和视差仪器 124
2 月球和太阳距离的证明和计算 127
3 关于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134
4 视差表及其分析和计算 139
5 黄道经度和纬度视差 140
6 固定恒星理论 141
7 恒星星表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评价 149
第五章 日食和月食理论 157
1 平朔望表 158
2 真朔望的决定 159
3 食限和食的频率 163
4 食分 166
5 日食和月食表格及其计算 167
第六章 行星理论 175
1 行星的运动周期和平角速度 176
2 关于外行星模型的基本概念 178
3 火星理论 184
4 土星理论 193
5 木星的观测数据和各项参数值 198
6 地内行星理论介绍 199
7 金星和水星的平运动及其几何模型的选择 200
8 金星理论 202
9 水星理论 209
第七章 行星的逆行、大距现象和纬度理论 225
1 阿波罗尼奥斯法则和托勒玫的证明 226
2 托勒玫对阿波罗尼奥斯法则的一般化 229
3 逆行运动的一般理论 230
4 “留表”的构造和计算 234
5 金星和水星的大距 235
6 行星的纬度理论 237
7 行星的地平升起和落下现象 253
第八章 《至大论》与《授时历》中若干问题的比较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 259
1 托勒玫的“弦表”与《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 259
2 《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精度的比较 265
3 对于会圆术的进一步分析 269
4 《至大论》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 271
结语 297
主要参考文献 301
索引 309
附录 315
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