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马克思派教育学说 1
导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学派的基础与教育 9
唯物论和教育 9
史的唯物论和教育 10
『唯物论化的』辩证法与教育 13
阶级统治的国家和教育 17
改变的意志和教育 20
第二章 马克思派教育学说的基础 22
教育——经济基础上的上层构造和力量 22
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它在教育上的影响 30
现实教育社会化的基本的先决条件 36
第三章 资本主义教育实践的检讨 39
工业革命和它对于劳工教育的影响 39
抚慰工作:工厂法和教育条文 42
观念的产生:马克思未来教育的重大原理 48
第四章共产主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51
共产主义教育的侧影 51
马克思的未来教育的『重大原理』:教育与物质生产的连系 53
七十二天: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教育 55
第二编 导师与门徒 65
第五章 修正主义的教育 65
一条戒律:社会化的经济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先决条件 65
正统派和修正派 68
修正派:柏恩斯坦、惹拉、希恩德曼 70
第六章 修正主义的教育(续) 75
考茨基主义的教育:从正统派到修正派 75
普列汉诺夫与教育:观点、原则、和战略 78
第七章 正统派的教育 80
正统派:马克思派的真正继承者 80
梅铃对于当前教育的批判 82
巴贝尔论未来教育 82
第三编 俄罗斯正统派革命主义 87
第八章 列宁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教育 87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延续 87
列宁对于俄国资本主义教育的攻击 91
城乡的对立和教育 91
自由主义的改革和人民教育的对立 93
农奴—官僚—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实验 94
自治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 97
第九章 列宁主义:革命前的教育原则 99
抵制资产阶级干预作用的政治教育 99
『民族』文化与『民主』文化 102
民族问题与教育 104
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 109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11
第四编 俄罗斯的革命与教育 115
第十章 列宁主义:教育的革命原则 115
俄罗斯社会主义工党教育方案的成长 115
第十一章 列宁主义:教育的革命原则(续) 120
无产阶级教育所需要的资产阶级的文化和技艺 120
变动的需要和变动的教育任务 124
当作武器的教育 128
『普通性』和『工艺性』教育:马克思的『重大原理』的列宁化 131
评价和再评价的意义 134
第五编 后列宁主义 137
第十二章 列宁死后教育的一些形象 137
教育过程的有组织和无组织的形象 137
学校形式的凋落 139
有组织和无组织教育的交互作用 140
教育过程的性质及其辩证法 141
过渡社会中教育的回顾和前瞻 143
第三章 列宁死后教育的一些形象(续) 147
工艺性教育的『偏向』 147
对于教育机会主义与极端主义的斗争 156
儿童学:冒牌的科学 158
第六编 从理论到实行 163
第十四章 苏维埃教育的法案与设施 163
教育法案的制定 163
教育组织与设施 164
五年计划与教育 167
工艺性教育 169
苏维埃宪法和教育 174
第七编 考验 179
第十五章 从危机到胜利 179
教育:预见和预习 179
伟大的爱国战争:『苏维埃爱国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181
伟大的爱国战争:它对于学生的影响 184
战时措置:劳动后备、农业计划 188
男女分校和合校教学问题 191
其他的教育措施 193
第十六章 复兴工作 196
教育又被当作了武器 196
第四届五年计划(一九四六——五○) 197
『冒牌科学』,儿童学的被围剿 200
反形式主义的斗争 201
中等学校的新课程:心理学、逻辑学、达尔文学说 202
第十七章 复兴工作(续) 204
工艺主义的再起 204
正规学校课程中的工艺主义 206
工艺主义的特殊科目或训练 207
工艺性中学和科学性研究 214
第八编 期望和现实 219
第十八章 教育目的:无阶级的社会 219
十月革命的三个阶段 219
意识形态的任务 219
矛盾的消灭 223
国家形态的凋落 223
在新人中的苏维埃教育工作者 224
结论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