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背景 2
一 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 2
二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8
第二节 本书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一 研究方法 13
二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15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与发展综述 19
第一节 理论研究综述 20
一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理论研究 20
二 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和运作机制 28
三 资产证券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42
第二节 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45
一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45
二 欧洲发达国家的资产证券化 49
三 亚太地区资产证券化进程 50
第三节 国际发展差异及其启示 52
一 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决定供给的有效性 54
二 需求有效性影响证券化运作途径 54
三 制度、监管环境对供给与需求有极大影响 55
四 操作技术对需求有重大影响 56
第三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57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典型模式 58
一 A模式:政府投融资、政府经营 60
二 B模式:政府投资下的市场化运作 64
三 C模式:项目融资 65
四 D模式:投资主体多元化下的市场运作 76
五 各种投融资模式的演进 77
第二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比较优势 79
一 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小 80
二 运作相对简单,融资成本低 81
三 融资方式适用范围广 82
第三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83
一 国际资本市场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83
二 国家财政政策性融资的有力配合 84
三 部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初步经验 84
四 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85
五 大量潜在的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85
六 券商的逐步成熟 86
第四节 小结 87
第四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合约主体及其风险收益 89
第一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合约主体 90
一 发起人 90
二 特设机构 91
三 代发行机构 91
四 信用担保机构 92
五 资信评级机构 92
六 投资者 93
七 服务人 93
八 受托管理机构 93
第二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 94
一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产生收益的原因 94
二 资产证券化对各参与主体的影响 112
三 影响基础设施参与主体收益的相关因素 115
第三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 121
一 风险识别及其评价 121
二 风险控制措施 141
第四节 小结 147
第五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类型与合约设计 149
第一节 基础资产的特征分析与选择标准 150
一 基础资产的特征分析 151
二 基础资产的选择标准 153
三 我国基础设施资产中最适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155
第二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合约模式 157
一 项目收益证券化合约模式 157
二 项目贷款证券化合约模式 176
三 离岸证券化合约模式 193
四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分析 199
第三节 资产支持证券合同的设计 203
一 标的资产为单一抵押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设计 203
二 抵押资产打包和资产支持证券重新设计 209
三 比较 215
第四节 小结 216
第六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技术 219
第一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的定价与报酬设计 220
一 静态现金流量报酬率法 220
二 静态利差法 227
三 总回报率情景分析法 228
四 期权调整利差法 230
五 结论 233
第二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博弈模型 234
一 模型假设 235
二 博弈模型及分析 236
三 结论 239
第三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现实运作障碍 239
一 法律障碍分析 239
二 税收障碍分析 243
三 会计制度 248
四 社会中介机构的缺位 250
五 外汇管理体制的障碍 251
第四节 小结 252
第七章 国内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案例 253
第一节 珠海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案例 255
一 发行背景 256
二 总体设计 257
三 方案设计 259
四 案例分析与总结 267
第二节 徐州观音机场资产证券化案例 270
一 项目概况 270
二 方案设计 272
三 案例分析与总结 273
第三节 中国香港“五隧一桥”资产证券化案例 275
一 项目概况 275
二 方案设计 278
三 案例分析与总结 279
第四节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资产证券化案例 281
一 项目概要 281
二 方案设计 282
三 案例总结与启示 284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28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288
第二节 展望与建议 291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92
二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94
三 规范中介服务 296
四 积极引导投资者,提高其素质 297
五 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 298
六 规范基础设施的收费 298
参考文献 300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