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摘 要 1
绪论 1
(一)论题选择 1
(二)文献述评 3
(三)研究对象 13
(四)研究方法 19
(五)研究过程 25
(六)本书框架 27
(七)体例说明 29
一 M县的社会和教育 30
(一)M县的社会发展 30
(二)M县的教育变迁 35
(三)M县的民办教师 39
二 “任用民办教师”的任免 45
(一)民办教师的选择 46
(二)民办教师的免职 54
(三)民办教师资格的“失而复得” 56
(四)人情和政治作用下的民办教师任免 60
三 全面考核 63
(一)全面考核政策的制定和地方化执行 63
(二)业务考核 66
(三)文化考试 70
(四)第一次考核的结果 72
(五)第二次考核及其结果 77
(六)民办教师的国家化和管理技术的进步 80
四 合同民办教师的招考 83
(一)合同民办教师招考的背景 83
(二)合同民办教师招考的组织 85
(三)合同民办教师招考的效果 91
(四)“内招”:一种例外情况 92
(五)任用、招考与“内招”:现代性的增长及其阻力 95
五 资格审查 100
(一)“对民办教师进行一次普遍的资格审查”: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00
(二)“检举”和“揭发”:资格审查政策执行的关键技术 103
(三)“豆饼干部”:资格审查中的乡镇教办 107
(四)地方情境、变通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地方化 112
六 辞退与反辞退 115
(一)“不够格”、“超生”与师德问题:辞退的政策原因 115
(二)“伤感情”、“不顾实际”与同情:辞退政策的影响与评价 117
(三)“闹”、“求情”和“走关系”:反辞退的三种策略 121
(四)情感和关系网:辞退民办教师政策运行的边界与空间 129
七 职称改革 133
(一)民办教师职称改革的背景 133
(二)职称改革的前提: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办教师 135
(三)民办教师职称改革政策的运作 140
(四)规范、承认抑或区隔:职改政策的实质追求与多重意义 147
(五)“透明”抑或“神秘”:职改政策的形式追求 150
八 工资待遇 15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薪粮制 153
(二)大集体时期:工分加补助 154
(三)分田到户的影响 162
(四)工资改革后的待遇改善 165
(五)工资拖欠与罢课 170
(六)待遇、生存伦理与抗争 172
九 转正 176
(一)“转正”的政策和进程 177
(二)“转正”的形式、影响因素和个体策略 188
(三)从“民选公”到“民转公”:基于历史和尊重人心的政策变迁 200
十 乡土社会教育政策运行的特征 203
(一)民办教师政策:在社会变迁中走向现代化 203
(二)以“情”为核心构成政策网络:民办教师政策在乡土社会的运行特征 206
(三)弹性与韧性:乡土社会的教育政策与个体策略 212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