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学习的个人意义 1
一、课堂冲突背后的意义 3
不同的视角 4
看不见的原因 5
个人意义 6
个人意义创建的困难 9
二、课堂上的意外 12
改变授课计划 13
来自学生的挑战 14
审视“意外” 17
顺应变化 21
教育时机 22
三、因材施教 24
谁更需要这样的教学? 24
加大还是缩小差距? 27
“因材施教”的困难 29
普遍的心态 35
第2篇 追求过程与追求结果 37
一、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38
提问的目的 38
合作与交流的意义 41
讨论的基础 49
不可或缺的资料 52
二、情境的真实与假设 54
情境中的体验 55
真情境与假情境 58
真情境的利用 61
教学情境的风险 63
三、“综合教学”的立意 65
一堂课中的任务驱动 65
“主题”下的多学科“综合” 69
单一学科教学中的“综合” 72
四、“公开课”前的思考 76
我该如何上出新意? 76
不断调整的过程 79
第3篇 系统思考 85
一、寻找根本问题 86
课堂上的发言 86
“一节课”的局限 93
教学中的两难情境 95
二、课堂效率 97
教学中的信息量 98
归纳法和演绎法 101
不放心学生 104
“问题的复杂化” 107
三、45分钟的用途 116
课内外功能的转换 116
课堂环境的特点 119
四、改善教学行为 122
找出问题所在 123
改变思路 125
从别人的“过失”中学习 128
教学相长 130
精益求精 135
第4篇 教师的风格与权利 139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 140
不寻常的语文课 140
自然的教学 142
改变教学风格 147
二、教师的权利 150
应该怎样讲? 151
教师的选择权 154
教师权利的有限性 156
被尊重的权利 158
第5篇 教师教学行为的学校背景 161
一、培养教师自我发展能力 162
自助式自主培训 162
校园里的“名师杯” 166
二、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 168
科组基金 168
“十字备课” 171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