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1557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汉语常用动词带宾静态和动态考察的基础上,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留学生习得常用动词带宾情况进行了多层次的考察。通过语料调查和统计,从汉语动词带宾特点、学习者汉语水平、学习者母语等多个方面做出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和宾语的教学策略。

绪论 1

一 汉语动宾结构习得及其研究意义 1

1.1 动宾结构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 1

1.2 动宾结构习得研究的意义 3

二 汉语动宾结构及其习得研究现状 5

2.1 动词和宾语的研究 5

2.2 动宾结构研究 6

2.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动宾研究 8

三 理论方法和研究思路 9

3.1 理论方法 9

3.2 研究思路 17

四 语料来源 18

第一章 汉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能力的静态分析 19

一 常用动词和常见宾语的静态考察 19

1.1 汉语常用动词考察 19

1.2 汉语宾语及其类型划分 21

1.3 常用动词带宾语总体情况 22

二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的静态考察 26

2.1 带各类宾语的常用动词分布情况考察 26

2.2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强弱的静态考察 30

三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形式的多角度考察 36

3.1 常用动词宾语的类推能力考察 36

3.2 常用动词宾语的扩展形式考察 44

3.3 常用动词宾语复杂程度的考察 49

3.4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的紧密程度考察 50

3.5 常用动词带宾语的综合比较 51

四 常用动词义项与宾语类型的静态考察 52

4.1 常见动词义项的静态分析 53

4.2 多义项常用动词带宾能力考察 55

4.3 动词义项的带宾数量和带宾类型 56

4.4 动词义项与动词带宾能力的关系 59

五 本章小结 62

第二章 汉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能力的动态考察 63

一 常用动词带宾语的动态考察 63

1.1 调查统计 63

1.2 结果分析 67

二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的动态考察 74

2.1 调查统计 74

2.2 结果分析 91

三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形式的动态考察 93

3.1 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带复杂宾语数量比较 94

3.2 动态语料中各种类型宾语的结构形式考察 96

3.3 动词不同类型宾语结构形式的个案分析 97

四 常用动词义项和宾语类型的动态考察 100

4.1 总体情况 100

4.2 义项与宾语类型的变化关系 101

4.3 宾语类型变化情况考察 107

五 本章小结 109

第三章 汉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语言习得考察 111

一 问卷调查及其结果 112

1.1 试卷设计 112

1.2 调查方法 113

1.3 调查结果 114

二 习得情况与原因分析 115

2.1 不同类型宾语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 115

2.2 不同宾语结构形式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 119

2.3 动词语义复杂程度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 125

2.4 学习者汉语水平对常用动词带宾习得的影响 131

2.5 学习者母语对常用动词带宾习得的影响 134

三 影响汉语动宾结构习得的因素 135

3.1 普遍因素 136

3.2 类型因素 138

四 教学策略 143

4.1 要针对汉语动词带宾语的特点和规律实施教学 143

4.2 要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来确定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45

4.3 要针对学习者母语以及中介语与汉语的异同设计教学策略 145

五 本章小结 147

第四章 《发展汉语》教材中常用动词带宾情况考察 149

一 宾语类型情况 150

1.1 总体情况 150

1.2 结果分析 152

二 简单宾语和复杂宾语 153

2.1 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带复杂宾语数量比较 154

2.2 不同类型宾语结构形式考察 156

2.3 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带复杂宾语的编排顺序 157

三 动词的义项与宾语的类型 162

3.1 教材中单义动词带宾情况分析 163

3.2 教材中多义动词带宾情况分析 164

四 常用动词带宾的重现情况 171

4.1 常用动词带宾重现率研究的理论依据 171

4.2 教材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重现情况考察 172

五 课文中语法项目的编排原则 178

5.1 全面原则 178

5.2 实用原则 179

5.3 循序渐进原则 180

5.4 呼应原则 181

5.5 适当重现原则 182

六 《发展汉语》中常用动词带宾编排情况考察 183

6.1 常用动词带宾类型的编排情况 183

6.2 简单宾语和复杂宾语的编排情况 184

6.3 动词义项与宾语类型的编排情况 185

6.4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形式的重现情况 185

七 本章小结 186

第五章 汉语“动词重叠式+宾语”结构的特点及习得情况分析 187

一 关于动词重叠 187

二 汉语动词重叠式带宾语的特点 188

2.1 重叠式的带宾能力变化情况 188

2.2 基式和重叠式的带宾类型对比 190

2.3 基式和重叠式的带宾形式对比 195

三 汉语动词重叠式带宾语的制约机制 197

3.1 语义因素对动词重叠带宾语的制约 197

3.2 句法因素对动词重叠带宾语的制约 198

3.3 语用因素对动词重叠带宾语的制约 199

四 汉语动词重叠式带宾语的习得情况 201

4.1 试卷设计 201

4.2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总体习得情况 202

4.3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带宾语的习得特点分析 204

4.4 汉语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教学策略 210

五 本章小结 211

第六章 汉语“动+趋+宾”结构的特点及习得情况分析 213

一 汉语趋向补语的类型 213

二 汉语“动+趋+宾”结构中宾语的语义类型 214

2.1 处所宾语 215

2.2 受事宾语 216

2.3 施事宾语 216

2.4 其他类宾语 217

三 汉语“动+趋+宾”结构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语序关系 218

3.1 处所宾语对各式的适应情况 219

3.2 受事宾语对各式的适应情况 220

3.3 施事宾语对各式的适应情况 221

3.4 其他宾语对各式的适应情况 222

四 汉语“动+趋+宾”结构的四种结构义 223

4.1 位移义的“动+趋+宾”结构 224

4.2 移动义的“动+趋+宾”结构 225

4.3 隐现义的“动+趋+宾”结构 225

4.4 状态义的“动+趋+宾”结构 226

五 习得情况 226

5.1 试卷设计 227

5.2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动+趋+宾”结构的总体习得情况 228

5.3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动+趋+宾”结构的习得特点分析 230

5.4 汉语“动+趋+宾”结构的教学策略 237

六 本章小结 239

第七章 汉语“动+结+宾”结构的特点及习得情况分析 241

一 汉语“动+结+宾”结构的构成成分 242

1.1 动词的特点 242

1.2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243

1.3 宾语的语义类型 245

二 汉语“动+结+宾”结构的类型及语义框架 247

2.1 结构类型 247

2.2 框架结构 248

三 汉语“动+结+宾”结构的限制条件 249

3.1 动词与宾语或补语与宾语的可容性 249

3.2 两个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250

四 汉语“动+结+宾”结构与相关结构的变化条件 251

4.1 汉语“动+结+宾”向“动+宾+动+结”的转换 251

4.2 汉语“动+结+宾”向“把+宾+动+结”的转换 252

4.3 汉语“动+结+宾”向“宾+被+动+结”的转换 252

4.4 汉语“动+结+宾”向“宾+动+结”的转换 252

五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253

六 汉语“动+结+宾”结构的习得情况 254

6.1 试卷设计 254

6.2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动+结+宾”结构的总体习得情况 255

6.3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动+结+宾”结构的习得特点分析 258

6.4 汉语“动+结+宾”结构的教学策略 264

七 本章小结 266

第八章 汉语双宾语句的特点及习得情况分析 269

一 汉语双宾语句的构成成分 270

1.1 双宾动词 270

1.2 主事 273

1.3 与事 274

1.4 客事 275

二 汉语双宾语句的特点 276

2.1 双宾语句类型 276

2.2 予夺小明双宾句 277

2.3 双宾语句的扩展形式 277

三 汉语双宾语句的变化形式 279

3.1 宾语省略 279

3.2 双宾语句与相关格式的转换条件 280

四 汉语双宾语句的习得情况 283

4.1 试卷设计 283

4.2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双宾语句的总体习得情况 284

4.3 越韩泰三国学生汉语双宾语句的习得特点分析 286

4.4 汉语双宾语句的教学策略 291

五 本章小结 292

附录1 295

附录2 298

附录3 303

附录4 307

附录5 310

附录6 314

附录7 321

附录8 326

附录9 331

附录10 338

参考文献 343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