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让我们千万次地问:怎样教书不累人? 3
为什么教得累——因为“mang” 3
一、“忙”——教得忙碌 3
二、“茫”——教得茫然 3
三、“盲”——教得盲目 4
四、“莽”——教得莽撞 4
怎样教得不累——抓住“yao(you)”和“yu” 5
一、弄清楚几个“yao(you)”——“关注到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 5
二、授人以几个“yu”——“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 7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 擦亮学生的眼睛 17
做法一:让学生看得入眼 17
一、采用演示活动 17
二、采用演戏活动 19
做法二:让学生看得入心 22
一、利用学生的错觉 22
二、锻炼学生的锐觉 24
做法三:让学生看得入神 29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2 唤醒学生的耳朵 35
做法一:让学生感到好听 35
一、用好听的故事吸引学生听 35
二、用好听的笑话吸引学生听 39
三、用好听的歌声吸引学生听 40
做法二:让学生想要听好 44
一、咬耳朵——促使学生专心听好 44
二、蒙住眼——促使学生用心听好 45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3 解放学生的嘴巴 51
做法一:让学生有胆子说 51
一、让学生大声说 52
二、让学生抢着说 54
三、让学生愿意说 56
做法二:让学生有脑子说 58
一、允许学生“你说,我说,大家说” 58
二、允许学生“好说,歹说,自由说” 60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4 用好学生的双手 66
做法一:让学生看手忆知识 66
一、利用手的构造“做”学问 66
二、利用手的运动“做”学问 69
做法二:让学生动手益情智 75
一、动手有益智商 75
二、动手有益情商 76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5 鼓励学生的阅读 81
做法一:让阅读成为新的呼唤 81
一、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新能量 81
二、阅读可以发挥大脑新功能 83
做法二:让阅读成为心的呼唤 86
一、读书可以“养心” 86
二、读书可以“收心” 89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6 引导学生的探究 95
做法一:让学生感到好奇 95
一、在知识的有趣中让学生充满好奇 95
二、在知识的有用中让学生充满好奇 99
做法二:让学生感到惊奇 103
一、奇异的结局,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惊奇 104
二、奇特的结果,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惊奇 106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7 增强学生的记忆 111
做法一:让学生“念念”不忘 111
一、学会即时记忆 111
二、学会随时记忆 113
三、学会过时记忆 114
做法二:让学生“博闻”强记 117
一、记着多留意 117
二、记着多联系 118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8 图解学生的认识 127
做法一:画出知识意图 127
一、用图画画出知识 127
二、用漫画画出知识 131
做法二:画出思维导图 136
一、从哪里画——画好知识的“种子图” 136
二、往哪里画——画好知识的“树形图” 139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9 愉悦学生的心情 146
做法一:用口技愉悦学生 146
一、用“笑语”让学生乐学 146
二、用“欢声”让学生乐学 150
做法二:用身技愉悦学生 153
一、让学生感觉“乐坏了” 153
二、让学生感觉“惊呆了” 155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0 开阔学生的视野 159
做法一:知识之内的融会 159
一、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159
二、让学生学会“接二连三” 161
做法二:知识之外的贯通 165
一、不同板块之间的贯通 166
二、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 167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1 顺应学生的天性 176
做法一:在玩弄中学习 176
一、变玩具为学具 176
二、变闲玩为闲趣 179
做法二:在玩耍中学习 183
一、变游戏为游猎 183
二、变游玩为游学 186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2 促成学生的共进 191
做法一:让学生心往一处 191
一、用好全班学生的智力资源 191
二、用好全班学生的能力资源 192
做法二:让学生情往一处 195
一、用好男女学生的人材资源 195
二、用好男女学生的人才资源 199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3 激发学生的挑战 206
做法一:给学生可以挑战的任务 206
一、使知识“留有距离” 207
二、把知识“掩埋起来” 209
三、让知识“缺少主意” 209
做法二:给学生可以挑战的人物 211
一、让学生能与同学挑战 211
二、让学生能与教师挑战 213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4 发挥学生的能量 219
做法一:让学生做主 219
一、让学生献计 219
二、让学生选择 220
做法二:让学生上课 222
一、学生教同学 222
二、学生教老师 224
三、学生教家长 225
做法三:让学生供题 226
一、让学生选题 226
二、让学生编题 227
三、让学生晒题 229
做法四:让学生写书 230
一、让学生编教材 230
二、让学生编书报 231
怎样教书不累人方法15 等待学生的步伐 236
做法一:回答迟延又何妨 236
一、教师不必急于立即回答学生问题 236
二、教师不必强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 237
做法二:回答迟钝也无妨 241
一、鼓励教师教学有“缺口” 241
二、允许学生学习有“缺陷”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