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亚里士多德——智慧的探索者 1
第一节 希腊城邦的衰落 4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12
一 家庭和少年时期 14
二 柏拉图学园时期 17
三 漫游时期 21
四 吕克昂学院时期 25
五 晚年时期 29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及其历史命运 34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 39
二 中世纪时期 45
三 近代和现代 51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59
一 体系和发展 60
二 “是”和“存在” 66
三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79
四 知识的分类 86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早期著作残篇 91
一 《欧德谟斯篇》或《论灵魂》 94
二 《劝学篇》 98
三 《论哲学》 103
第一编 逻辑和哲学 113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形成 117
第一节 思想渊源 117
一 科学知识趋向系统化 119
二 论辩术、修辞学的发展与演变 123
三 逻辑思想研究已有长期积累 126
第二节 哲学背景 128
第三节 “工具论” 138
第二章 范畴——《范畴篇》 150
第一节 本体是“是”的中心 150
一 范畴分类的原则和本体的中心地位 154
二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160
三 本体思想的演变 162
第二节 次范畴和后范畴 167
一 数量、关系、性质 167
二 对立、运动及其他 173
三 次范畴和后范畴的意义 179
第三节 意义分析和范畴建构 181
第四节 逻辑和形而上学 191
一 逻辑思想和关于“是”的普遍学科 192
二 逻辑的公理和“是”的公理 198
第三章 论题——《论题篇》、《辩谬篇》 206
第一节 四谓词 208
第二节 辩证法 222
第三节 语义分析的逻辑 231
一 从偶性方面考察 232
二 论题的选择 236
三 从种的方面考察 237
四 从特性方面考察 241
五 从定义方面考察 246
六 辩证论证的基础是确立普遍性命题 253
第四节 辩谬 257
一 诡辩的逻辑错误 260
二 虚假推理的谬误的根源 263
三 消除虚假推理的方法 268
第四章 命题与三段论——《解释篇》、《前分析篇》和《修辞学》 271
第一节 命题的解释 272
一 命题的本质 273
二 命题的分类 276
三 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279
第二节 三段论学说中的哲学问题 284
一 三段论的本质 286
二 三段论的格式与系统 292
三 三段论的构造及其认识意义 299
第三节 模态逻辑的哲学意义 304
一 模态命题及其哲学根据 304
二 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310
三 模态三段论 312
第四节 修辞的论证 316
一 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说服论证 318
二 三种修辞论证的特点 323
三 修辞论证的方式 325
第五章 逻辑与科学知识论——《后分析篇》 330
第一节 证明与科学知识 331
一 证明的意义 332
二 证明的科学知识的特性 336
三 科学知识的构成与辖域 340
第二节 建构科学知识的方法 346
一 证明的方法 347
二 定义 350
三 归纳 358
第三节 科学知识的本原 363
一 科学知识起源于感知和经验 364
二 努斯把握科学知识的基本前提 369
三 全面理解科学知识的本原 372
小结 377
第二编 自然哲学 381
第六章 自然哲学的对象和任务 385
第一节 作为Physeos研究对象的physis 385
第二节 自然哲学的对象和范围 391
第三节 自然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398
第四节 自然哲学的文献资料 406
一 原始资料 406
二 后人的评注和研究 418
第七章 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 425
第一节 本原和原理 427
第二节 原因范畴和四因说 448
第三节 元素 460
— stoicheion释义 460
二 元素的数目和性质 464
第八章 运动论 473
第一节 运动与自然 474
第二节 连续与无限 490
一 运动是连续的 490
二 运动是无限可分的 493
第三节 时间与空间 497
一 空间 498
二 虚空 505
三 时间 509
第四节 运动的分类 515
一 运动分类的根据 515
二 三种运动 517
三 产生与消灭 522
第五节 关于第一推动者的论证 528
一 运动三要素 529
二 直接的推动者与间接的推动者 530
三 不动的推动者 534
四 不动的推动者的pos esti与ti estin 539
第九章 各类自然本体的运动 545
第一节 天体运动 545
一 天神Ouranos与《论天》 546
二 第五元素“aither” 549
三 圆周运动与世界灵魂 555
第二节 天象与气象 563
一 月轮下世界与《天象学》 563
二 天象与大地变化 567
第三节 动物学与人类学 578
一 动物的合目的性结构 579
二 动物的运动与功能 586
三 人类学与人的定义 591
第四节 灵魂学说 596
一 希腊人的灵魂观 597
二 心理学的先驱 605
三 心灵哲学 610
小结 614
第三编 形而上学 617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上学》 619
第十章 寻求智慧的学问——《形而上学》A、a卷 627
第一节 智慧是研究原因的知识 627
第二节 对柏拉图相论的批判 633
第三节 哲学是求“真”的学问 644
第十一章 哲学的问题——《形而上学》B卷 649
第十二章 第一哲学,研究“作为是的是”的学问——《形而上学》г、E卷 675
第一节 “是”的普遍性和完善性 677
第二节 “作为是的是” 690
一 什么是“作为是的是”? 690
二 研究“作为是的是”包含什么内容? 697
第三节 公理 700
一 矛盾律 701
二 排中律 709
第四节 神学是第一哲学 712
第五节 偶性的“是”和真的“是” 718
一 偶性的“是” 719
二 真的“是”和假的“是” 721
第十三章 本体和本质——《形而上学》Z卷 725
第一节 本体是什么? 728
一 “是”和本体 728
二 对本体的几种看法 732
三 形式是第一本体 734
第二节 本质是什么? 737
一 偶性和特性不是本质 739
二 本质是定义即“种的属” 741
第三节 本质是统一体 746
一 定义的整体和部分 746
二 普遍的复合体 749
三 本质的部分 752
四 本质如何成为统一体 753
第四节 本质和生成 758
一 认识本质和制造事物 758
二 普遍的形式不是生成的 760
第五节 普遍的东西不是本体 766
一 普遍的“种”不是本体 766
二 分离的“相”不是本体 770
三 具体的本体是不能定义的 772
四 “一”和“是”不是本体 774
第十四章 形式和质料——《形而上学》H卷 781
第一节 新的探讨 782
第二节 形式和质料 785
一 质料是什么? 785
二 形式是什么? 787
三 形式和具体事物 789
第三节 最接近的质料和形式 792
第四节 形式和质料的统一 796
第十五章 潜能和现实——《形而上学》Θ卷 800
第一节 主动的能和被动的能 801
第二节 可能和不可能 805
第三节 潜能和现实 811
一 现实和潜能 811
二 现实先于潜能 815
第四节 真和假 822
〔附〕M卷第十章论潜能和现实 826
第十六章 一和多、对立——《形而上学》△、I卷 834
第一节 一和多 835
一 “一”的各种意义 835
二 “一”不是本体 840
三 “一”和“多”的对立 842
第二节 对立 846
一 △卷论对立 846
二 Ⅰ卷论对立 850
第十七章 神学——《形而上学》Λ卷 861
第一节 本体的本原和原因 863
一 本原和原因 863
二 普遍的和个别的原因 867
第二节 第一动者、神、理性 870
一 永恒的本体——第一动者 870
二 理性、目的、神 873
三 永恒不动的天体 876
四 理性和善 881
小结 形而上学的主题——本体论还是神学? 890
第四编 实践哲学 901
实践哲学是人的哲学 903
第一部分 伦理学 907
第十八章 善和品德 911
第一节 最高的善是什么? 912
一 伦理学和政治学 912
二 最高的善和“善的相” 915
三 最高的善是幸福 919
第二节 人的arete——伦理品德 924
一 伦理品德是一种品质 924
二 中道 930
三 选择和意志 934
第十九章 各种伦理品德 944
第一节 勇敢 946
一 勇敢应以高尚为目的 947
二 五种勇敢 949
第二节 节制和自制 952
一 节制和不节制 953
二 自制和不自制 955
第三节 正义 961
一 正义和不正义是什么? 962
二 城邦的正义 967
三 不正义的内在本性 969
第四节 友爱 974
一 三类友爱 975
二 平等和不平等 977
三 城邦和家庭的友爱 981
四 友爱的内在本性 986
第二十章 伦理和智慧 992
第一节 理性和伦理 993
一 理性和欲望的结合 993
二 理性的几种形式 996
第二节 实践智慧 1002
一 实践智慧是什么? 1002
二 实践智慧的作用 1008
第三节 快乐和善 1016
一 几种不同的快乐观 1017
二 什么是快乐? 1021
第四节 思辨是最高的幸福 1027
一 思辨活动是神的活动 1027
二 伦理和教育、法律 1033
小结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说的历史意义 1040
第二部分 政治学 1047
第二十一章 国家和公民 1051
第一节 人是政治的动物 1051
一 国家的起源 1051
二 奴隶问题 1054
三 经济问题 1058
第二节 理想和现实 1062
一 批评柏拉图的共产制度 1063
二 对现实政治的评述 1069
第三节 公民和政制 1073
一 什么是公民? 1073
二 政治制度 1078
三 人治和法治 1084
第二十二章 现实政制 1090
第一节 现实的政制 1090
一 民主制和寡头制 1092
二 最好的政制——由中产者执政 1096
三 政权机构——议事、行政、司法 1099
第二节 政治变革的原因及其防止办法 1102
一 产生变革的原因 1102
二 防止变革的办法 1106
第三节 建立民主制和寡头制的原则和方法 1110
一 建立民主制的原则 1110
二 寡头制的建立 1113
第二十三章 理想政制 1120
第一节 理想的城邦 1121
一 城邦的目的 1121
二 城邦的条件 1127
第二节 教育思想 1132
一 教育的目的 1133
二 教育的方法 1139
小结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 1148
第三部分 艺术哲学 1155
第二十四章 诗学 1156
第一节 摹仿说 1158
一 艺术产生于摹仿 1161
二 摹仿是人的本性 1165
三 摹仿应表现必然性、或然性和类型 1171
第二节 论悲剧 1173
一 悲剧的意义、成分和价值 1173
二 情节的悲剧效果 1176
三 悲剧人物的性格 1181
第三节 净化和艺术的功用 1184
一 “净化”的意义 1185
二 净化和艺术的认知功用 1187
三 净化和艺术的伦理道德功用 1189
四 净化和艺术的审美移情功用 1191
第二十五章 早期漫步学派 1195
第一节 塞奥弗拉斯特 1197
一 形而上学 1199
二 自然哲学 1202
三 植物学 1204
四 灵魂学说 1206
五 伦理政治学说 1209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其他学生 1212
一 欧德谟斯 1212
二 阿里司托森和狄凯亚尔库 1214
第三节 漫步学派的首领 1217
一 斯特拉托 1217
二 斯特拉托以后的早期漫步学派 1222
附录 1225
书目 1227
译名对照表 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