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论题解析 5
研究思路与理论追求 9
学者的复位 9
从“中国”出发 11
聚焦“教育” 14
预期研究意义 18
理论意义 18
实践意义 22
本书的基本结构 25
第一章“旁现者”与“行动者”:两种不同的研究立场 27
旁观者 28
场外“旁观” 28
场内“旁观” 36
行动者 56
“似介入” 58
作为“参与性行动者”的“介入” 73
第二章“应为”与“能为”:“介入实践”的合理性论证 81
“寻访”其他理论 82
杜威:从“旁观者认识论”到“行动认识论” 82
伽达默尔:回归实践哲学 88
布迪厄:“实践逻辑” 94
莫兰:“干预性研究” 101
“体察”学术生态 106
专业化框架中的“两歧性”选择 109
全球化背景中的本土建设 120
教育实践变革中的“学术介入” 139
“聚焦”研究品性 145
教育研究作为事理研究 145
教育研究指向“成事成人” 148
教育研究“走近”事理的两种可能方式 150
“审度”实践可能性 152
逻辑论证 153
经验论证 155
论证之外的“论证” 157
第三章“自识”与“自持”:介入实践的角色定位与伦理考量 160
自识明辨与角色定位 160
介入前的自识与明辨 161
“介入”中的双重身份 166
介入伦理 170
坚持互惠性原则 171
谨守学术边界 175
责任担当 178
潜在危险与现实挑战 192
两种文化的冲突 192
不断生成的新挑战 197
个体自觉可能招致的群体压力 199
结语 203
参考文献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