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育技术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 1
一 研究的时代背景 1
二 研究的学科发展背景 5
三 个人的困惑与思考 6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的理论根基 9
一 核心概念界定 9
二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研究设计 22
一 研究目标 22
二 研究内容 22
三 研究意义 23
四 研究思路 24
五 研究方法 24
第二章 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综述 27
第一节 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综述 27
一 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价值”的研究综述 29
二 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价值观、价值取向”的研究综述 31
三 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 34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47
一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全体人的发展 48
二 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49
三 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儿童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52
四 关注教育技术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53
五 技术应用中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借鉴 54
六 对教育技术的质疑与批评 54
第三节 国内外已有研究评述 56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56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57
三 已有研究的不足 57
第三章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现实表现及归因分析 59
第一节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现实表现 59
一 教育技术建设中的“重硬轻软” 59
二 人才标准技术化 61
三 人才培养技能化 61
四 信息道德教育的缺席 63
五 教育软件制作过程中的“炫技” 67
六 教育技术人的“新技术热” 68
七 教师的技术依赖 70
八 教育技术学术研究中的重“技”轻“教” 72
第二节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归因分析 73
一 科学主义教育技术观是产生技术化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因 73
二 工具理性是引发技术化价值取向的思想根源 76
三 教育技术的“技术”属性及教育技术“以媒体为中心”的研究和应用传统强化了教育技术技术化的价值取向 77
四 “重硬轻软”的恶性循环助长教育技术的技术化倾向 79
五 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技术化的价值取向 81
第四章 以人为本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确立 83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是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内在逻辑 83
一 教育技术学姓“教”不姓“技” 84
二 遵循教育的逻辑,教育技术也应“以人为本” 85
第二节 教育技术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决定了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87
一 一般性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88
二 信息化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 89
三 教育技术的“主体技术”属性决定了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90
第三节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人”的回归 91
一 教育技术无法真正地“促进教学,达到教育最优化” 91
二 现代化教育中“全人”培养目标落空,甚至导致“技术人”的产生 96
三 技术化价值取向阻碍教育技术学学科健康发展 98
第四节 技术的价值负荷特性为教育技术“以人为本”提供可能性前提 101
一 技术及技术的价值负荷 101
二 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荷”是其“以人为本”的可能性前提 104
第五章 满足与异化:教育技术与人之属性的关系辨析 108
第一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自然性 109
一 人的自然属性 109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自然性的满足与异化 112
第二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社会性 118
一 人的社会性 118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社会性的满足与异化 120
第三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发展性 126
一 人的发展性 126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发展性的满足与异化 129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实践性 133
一 人的实践性 133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实践性的满足与异化 135
第六章 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 144
第一节 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路径选择 144
一 以AECT’94定义中的五个范畴为切入口 144
二 关于以AECT’94定义五个范畴为切入口的几点说明 146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设计” 152
一 “设计”范畴的内涵 152
二 “设计”中如何以人为本 155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开发” 164
一 “开发”范畴的内涵 164
二 “开发”范畴中如何以人为本 166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利用” 169
一 “利用”范畴的内涵 169
二 “利用”中如何以人为本 171
第五节 以人为本的“管理” 177
一 “管理”范畴的内涵 177
二 “管理”中如何以人为本 180
第六节 以人为本的“评价” 184
一 “评价”范畴的内涵 184
二 “评价”范畴中如何以人为本 185
结束语 190
参考文献 191
后记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