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567
第十二段(次复有佛……) 567
第十三段(而阿逸多……) 579
第十四段(又阿逸多……) 600
第十五段(乐欲听法……) 612
第十六段(时有菩萨,名曰妙光……) 615
第十七段(日月灯明佛……) 625
第十八段(时有菩萨,名曰德藏……) 633
第十九段(佛授记已……) 639
第二十段(八百弟子中有……) 647
第廿一段(共44颂)(尔时文殊师利……) 664
第六章 结论 795
第一节 语文结构 795
第二节 经文文体结构与比较 796
第三节 鸠摩罗什译本是否信译? 803
一、版本上的差异 804
二、鸠译佛菩萨名号与梵本有所出入 805
三、部分译文没有译出 807
四、译文上的删烦 807
五、文字精鍊,不减原色 808
六、前后文动态调整 808
第四节 鸠摩罗什的译文的特点 809
一、关于「『妙』法莲华」的翻译 809
二、佛菩萨名号的翻译 811
三、长行是以梵文语序作为译文的排列根据 814
四、鸠译精于「练字」 816
五、与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的主张比较 818
第七章 馀论 821
第一节 其馀的发现 821
一佛学中文名词未必等于中文词汇 821
二、为什么梁启超说佛典很少用「之乎者也」? 825
三、中国诗歌格律的可能来源 827
第二节 后续的发展方向 828
一、广泛搜罗与研究梵本 828
二、佛教训诂学的建构 829
参考文献 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