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教育与改革的理论基础 1
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与物理教学 1
物理教育中的哲学 4
物理教学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6
物理教育的价值观 9
两大课程观与物理教学 9
物理教材的设计与发展 11
教学科学化原理 12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14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14
附:作为教学研究基础的“新三论” 16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趋势与热点 17
中学物理教学的功能与改革 19
物理教育观的八个转变 2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改革 25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基本观点 26
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三个指导思想 27
中学物理教学的系统工程 29
物理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2
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 33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33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改革 35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35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教育(一) 36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教育(二) 38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教育(三) 41
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教育(四)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负教育” 44
物理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45
物理教学中的“四大误区”及其改革 47
中学物理教改的困惑 49
附: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意见 51
科学家对物理美的追求 53
物理学中蕴含的美 54
物理教材中的内涵美 56
物理教学与审美教学 57
物理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的途径 59
物理课堂的教学美 59
物理学中的美育因素 60
美学原理在教学原则中的贯彻 62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64
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可能性 65
理科教学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66
中学物理美育目标 67
第二部分 现代物理教学的心理基础与运用 71
物理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71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72
元认知与物理学习 73
物理教学中元认知的训练 76
认知教学中的学生品质培养 78
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80
学生的“已有认识”对物理教学的影响与控制 81
干扰物理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一) 82
干扰物理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其调控(二) 86
物理学习的心态障碍与排除方法 88
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调理 90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 92
高一物理的知识阶梯与学生的心理障碍 93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害怕心理 94
初中学生学物理难的分析 96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98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模式 99
物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 103
初中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 106
女生物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108
物理教学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与发展非智力因素 111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 113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 114
情感与物理教学 115
物理情感教学 116
愉快的情绪与物理教学 117
物理教学中的激励性原则 119
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 121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122
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124
物理学习动机的培养措施 124
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动机的途径 126
学生创造动机的培养 127
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持久性 128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130
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130
情感教学与学习品质的培养 131
激发物理学习的求知欲 133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八种方法 134
物理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136
兴趣是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 138
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38
用实验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139
兴趣的产生、发展、引导和投资 140
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42
差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143
学生的物理情感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144
初中物理情趣教学方法 146
捕捉兴奋点诱发物理学习兴趣 147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一) 148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二) 149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三) 150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四) 152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五) 153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六) 154
附:“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实验报告 156
附: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物理成绩教学质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158
附:CBG、PCI、3MS三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59
第三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与设计方法 161
物理教学的功能与结构 161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三种类型 163
物理课堂教学系统的有序结构 164
合理的物理教学课堂结构的设计 165
中学物理教学结构的原则(一) 167
中学物理教学结构的原则(二) 169
中学物理的微观课堂教学与宏观调配原则 171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延迟判断”特征 172
物理学科素质教育与优化教学过程 174
知识的分类与物理教学设计 177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179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四点入手处 181
中学物理教学方案的设计 183
物理备课的几项主要工作 183
附:物理备课口诀 186
备课中思维热点的组织 186
课题教材的分析过程与方法 187
阅读与钻研教科书的程式与方法 188
教材的引申及其方式 189
教学难点形成的基本原因 191
确定物理教学难点的十种方式 192
怎样写教学的重点·难点 193
教学难点突破的主要方法 194
物理备课中应妥善处理的五种关系 194
物理教学八种方法 195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科学性的标准 197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与选择 198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型式与组合 201
物理教法与学法最优组合思路与方案 203
巴班斯基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优选 204
附:一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206
物理教学工艺 208
物理六卡教案 210
教学卡片的编制 211
物理备课的“活页卡片” 211
初中物理分层施教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12
“发生式”教学模式 215
“渐进式”与“渗透式”教学法 216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和启发式讲解模式 217
双激励反馈式程序教学模式 218
探索型教法模式 219
“同化·顺应·认知与心理冲突”教学模式 220
物理课堂教学五环节结构的新模式 221
初中物理“两主”统一的七步教学模式 223
智能开发结构教学 225
初中物理单元结构教学模式 226
探究——研讨教学法 229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现式教学法 230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四步程序教学模式 232
“总——分——总”六步学模式 233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 235
“重理精练”教法模式 237
职业高中的物理教学模式 240
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241
中学物理“有控开放”教学模式 243
启发研究式教学模式 244
程序启发式教学模式 246
单元整体式自学讨论教学模式 249
问题讨论教学方法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50
中学物理“问题性教学”模式 253
“双重反馈式”教学模式 254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 256
小循环物理教学模式 257
“引导探索式”教学模式 258
动态循环四环节教学模式 259
初中物理成功教学模式 261
中学物理STS教育模式 262
中学物理创造教育模式 264
现代物理教材对应的教学模式 267
附:物理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 271
附:物理课教学模式 272
常见物理教学板书设计的种类 273
物理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十条原则 274
物理板书设计的十八种形式 275
填空式板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79
板画的特点 280
板画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 281
板画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二) 281
板画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三) 282
如何创设物理图景 283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旧联系 285
初中物理与小学自然(物理)教学要求的衔接 286
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三个关键问题 290
第四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的思想方法与物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93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 293
科学方法的种类 293
物理科学方法 294
物理思想与中学物理教学 295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一) 297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二) 300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三) 302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四) 304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五) 306
物理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 308
物理学研究方法与物理教学 310
中学物理的理想化方法 312
物理教学中的模型法 317
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319
物理模型建立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320
物理“模型”与物理题解 322
相关模型的类化和移植 323
物理中的理想模型 325
理想物理模型的分类 326
理想化处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6
物理模型的教学 327
中学物理中的数学模型及其运用 329
物理观察的几种方法 330
物理教学中观察方法的训练 331
“物理过程”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33
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 334
如何教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335
辨析——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336
物理教学中的因果分析法 339
辨析——物理学中的“综合方法” 340
物理教学中的原型启发 342
物理教学中的经验概括 344
中学物理归纳活动 345
物理教学中的“类比” 348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 349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二) 351
类比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 352
类比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二) 353
类比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三) 354
“虚拟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355
物理教学中的假设推理法 355
物理学习的科学思维方法 357
物理学习中几种主要思维能力及其关系 359
物理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与教学 362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 364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 367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 369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 369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五) 370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 372
思维过程教学 373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一) 375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二) 377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三) 379
思维程序的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养成 380
物理课堂教学中点拨思维的设计原则 382
怎样引导学生勤思多想 384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诱思” 385
“思维流程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86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结构 388
思维的敏捷性训练方法 389
部分与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其训练 393
跨越性的思维方法 395
物理教学中思维的批判性培养与训练 396
物理教学中思维的协同性培养与训练 398
物理教学与形象思维 400
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402
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 403
相似性形象思维与物理教学 406
物理教学中的表象思维 407
物理教学与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408
思维的发散、收敛与物理教学 409
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一) 411
物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二) 412
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一) 414
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二) 414
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三) 415
物理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四) 417
物理教学中多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418
物理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419
辩证思维培养与训练的几个关系 421
直觉思维及其意义 423
学生的直觉思维 424
物理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一) 425
物理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二) 427
物理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三) 428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431
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机制 431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及其认识依据 431
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心理因素 433
物理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一) 435
物理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二) 436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和途径 438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因素及其评价模型 439
思维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42
模糊数学在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445
第五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教育渗透与开放 449
物理教育的学科渗透与系统开放 449
中学物理教学实施德育的背景 450
中学理科教学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451
中学物理实施德育的德育过程 452
物理课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453
影响物理学科德育渗透的因素分析 454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455
中学物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457
物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458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一) 460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 462
物理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三) 463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八原则 466
理科教师德育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467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469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分类 472
物理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模式与内容 475
物理的“活动——发展”教学 476
物理活动课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478
物理课外活动的结构 479
物理课外活动的功能 480
物理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 481
STS思想与物理活动课 482
如何组织课外物理活动(一) 484
如何组织课外物理活动(二) 486
如何组织课外物理活动(三) 488
学习科学方法的课外训练 489
用英语在第二课堂进行物理教学 490
从实践入手从兴趣出发开展初中物理活动课 493
假期物理实验活动日 494
“创造发明”课外活动结构 495
物理课外写作活动 496
指导学生撰写物理小论文 497
科技活动对物理教学的作用 499
物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500
调动物理学习积极性的第二课堂 502
条件差的学校如何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 502
三类学校的课外物理活动设计 503
初中物理手抄报活动 504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目标管理 505
第六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课业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507
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 507
物理学习的三种联系作用和过程 508
影响学习物理的几个因素 511
物理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511
学习中的迁移 512
迁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513
迁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普遍性 513
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对迁移的影响 513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迁移的前提 514
培养能力是迁移的关键 514
加强指导是促进迁移的重要因素 514
促进物理学习中的正迁移(一) 515
促进物理学习中的正迁移(二) 516
消除物理学习中数学知识的负迁移 518
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 519
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一) 521
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二) 522
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三) 523
物理学习方法指导(四) 524
物理学习的准备状态 525
指导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作好记录 526
物理阅读指导的任务和方法 527
物理阅读四部曲 531
如何进行物理知识的识记教学 532
教学生记得牢记得清记得久 534
教学中物理记忆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534
物理记忆八法 536
物理记忆十法 539
物理公式记忆十法 540
物理课后的简化逻辑识记 541
附:怎样摆脱死记硬背的习惯 543
物理学中的模型和解习题 544
物理习题的分类 544
解题思维操作程序 545
审题中建立关系的策略 545
物理习题答案的检验和讨论 546
物理习题编制的原则 546
物理习题编制方法 547
科学发现过程和物理解题过程 547
物理教学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点 548
编写物理习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49
物理作业优化设计要点 551
从课本出发编写习题 551
编选补充练习题的基本要求 552
如何编排设计典型习题 554
物理链式题的编拟 555
编制新题的两种形式 556
初中物理试题命题技巧 557
物理教学中习题的变换与技巧 559
学生自编习题 560
多种形式批改作业 562
物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六忌 563
物理作业启发式批改 564
用符号法批改学生作业 565
“自我实现”的评卷 565
学生物理作业指导 566
如何指导差生做物理练习 567
课外作业的课内讨论法 568
物理作业批改的六种方法 569
物理学习的规范化要求 570
培养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 571
培养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二) 572
培养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三) 573
培养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四) 574
规范解题习惯的培养(一) 575
规范解题习惯的培养(二) 578
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错误 578
物理复习的基本途径 580
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 581
物理概念的复习方法 582
归类分析复习法 584
知识结构图复习法 585
物理单元复习法 586
物理专题复习法(一) 587
物理专题复习法(二) 588
物理归纳复习方法 589
初中物理五步复习法 590
初中物理复习的基本要求 591
初中物理纲要图示总复习法 593
初中物理“典型分析”复习法 595
高考物理复习中的十大关系及其处理 596
高考物理总复习基本课型结构模式 598
初中物理四程序多反馈反复式总复习法 600
高中物理“知识立体化”复习法 601
高中物理复习方法指导 603
高三交叉综合总复习法 605
会考复习方法指导 608
物理考试方法及其指导 608
物理笔试方法的改革 609
规范化应考训练 612
如何准备物理标准化考试 614
第七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训练 617
知识的智能价值及其属性 617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统一规律 617
物理知识转化为智能 618
知识的系统化与整体化与能力培养 621
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 622
开发学生自我潜在能力 623
讲授研究方法与培养能力的统一 625
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627
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628
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 629
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四) 631
科学观察力的基本要求 631
培养科学观察力的三阶段 632
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633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一) 634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二) 636
培养物理接受能力的基本途径 637
物理验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39
物理教学中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培养与训练 640
教学中物理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641
教学中物理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643
物理概括力测量的一种方法 644
物理记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45
物理联想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47
物理想象能力的开发与训练 648
物理猜想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50
物理识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53
物理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54
物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55
物理挑刺求实精神的培养与训练 658
物理判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59
物理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61
物理说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62
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64
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666
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668
物理自学能力的分析与培养 669
物理探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671
物理探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672
物理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673
物理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74
物理模型变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75
物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 677
物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二) 680
物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 682
物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四) 684
男女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方法差异 685
高中男女生物理学习的成绩差异(一) 686
高中男女生物理学习的成绩差异(二) 688
缩小差异的对策 689
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690
高中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分化与控制 692
物理差生的差异 694
物理差生的类别 695
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 695
转变物理差生的几个原则 696
教育转化物理差生的对策(一) 698
教育转化物理差生的对策(二) 699
教育转化物理差生的对策(三) 700
促进后进生物理学习的大面积转化 701
初中物理差生形成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702
附:初三物理运用“个别自学与辅导的教学法”转化“厌学生”的实验报告 704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 705
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变差生的方法 708
物理后进生“五环节”心理教学法 709
第八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和能力培养 713
科学实验的思想 713
实验教学系统的结构 714
实验教学系统的特征 715
强化实验教学 716
物理教学如何体现以实验为基础 717
物理实验教学的美感功能 719
中学物理实验常规要求的教学 721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722
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一) 723
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二) 725
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三) 727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教学目标 728
实验思维方法 730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与训练 732
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734
实验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735
实验教学中敛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739
物理实验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740
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743
中学物理实验能力及其培养(一) 744
中学物理实验能力及其培养(二) 745
中学物理实验能力及其培养(三) 747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748
基础物理学生实验动作技能目标分类模式 750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几种观察 752
物理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的五个环节 753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几种测量方法 755
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使用要求 756
课文中的小实验教学(一) 758
课文中的小实验教学(二) 759
物理演示实验 760
物理演示实验与学习心理 760
自行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的八条原则 763
物理实验设计七法 764
物理实验教学情境设计 765
课堂演示实验的艺术处理 767
加强演示效果十法 767
演示实验过程中的“五忌” 769
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770
按“设计思想”进行物理实验横向联系总复习 771
物理实验探索法 773
师生协调活动的探索性实验教学 774
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776
实验室的“软环境” 777
乡初中实验中心管理 778
物理仪器的目标教学管理 780
实验操作考试的目标与步骤 781
物理实验考核方法 783
初中物理实验考核方法 785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方法 786
附:湖南省高中毕业会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查标准 787
第九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与调控技巧 795
物理课堂教学艺术与调控技巧 795
物理学的科学美与物理教学艺术 795
物理教学的艺术性准则 795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形态(一) 796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形态(二) 796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形态(三) 798
物理课堂教学控制原理 799
中学物理教学是有机的系统工程 800
信息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 801
信息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二) 803
课堂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模式 805
课堂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程序解析 805
用信息论的观点解剖教材,研究教法 806
运用信息论的观点处理教材,设计教法 807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失误及处理 808
物理教学中的信息心理调控 809
物理教学中的反馈 811
教学信息反馈牌 813
教学中的反馈时间差 813
物理教学中的信息反馈障碍 816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一) 818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二) 819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三) 821
物理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反馈矫正系统及定量化方法 822
教学测评中的即时矫正 824
中学物理教学的节奏性十要 825
物理教学中的“居高临下”技巧 827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干扰及控制 829
克服物理教学中的“负功效应” 830
物理教学中的架“桥”艺术 831
物理教学中的“变奏”艺术 832
物理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835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 836
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 837
物理教学中的联、议、变的艺术 838
增强物理教学活力的艺术 839
物理“多边教学”艺术 840
物理教学同化新知的艺术 842
高中生启发教学艺术 843
物理教学中的糊涂艺术 845
物理教学中的模拟艺术 845
物理教学中的比喻艺术 846
物理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848
物理教学中的“类比”艺术 849
物理教学中学生相异构想的纠正 850
物理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的艺术 853
下班辅导的几个问题 854
物理课拖堂的弊端、原因和对策 856
初中物理起始教学 856
高中物理起始教学 858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技巧 860
附:初中物理入门教学改革试验报告 861
物理入门教学的八“一”工程 863
中学物理课导入的作用和设计导入方案的步骤 864
中学物理课导入的时机和种类 864
中学物理课使导入成功的要素 865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原则 866
初中物理的课前启导 867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几种做法 869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一) 870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二) 871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三) 872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四) 873
新课引入的创设情景与激发动机 874
物理新课的引入设计七法 876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结束技巧 878
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五式 879
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十八式 879
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五法 882
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六法 883
物理课堂教学结尾四法 884
下课前的“一分钟总结” 885
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一) 886
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二) 887
物理课堂提问的功能(三) 888
物理课堂提问的结构和过程 888
物理课堂提问的种类 889
物理课堂提问的要求 890
讲堂提问的原则 891
物理课堂提问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891
物理目标教学中的提问模式 892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一) 893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二) 894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三) 895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方式 897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一) 898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二) 898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三) 899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四) 900
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五) 902
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法的综合运用 903
学生答疑的心理障碍与消除 904
物理教学中的答疑(一) 905
物理教学中的答疑(二) 907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个别答疑 908
学生心理特征与组织课堂讨论 910
初中物理MRD读书讨论教学法 911
组织课堂讨论的时机 914
学生认知结构与物理课堂教学情境 914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916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八法 917
物理情景创设的五种手段 919
物理教学中的多功能情境 920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情境的创设四法 921
物理学科情境教学四法 922
第十部分 现代中学物理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评估 925
物理教师的素质 925
物理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926
物理教师的认知偏差及其原因 928
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一) 930
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二) 932
物理教师的能力结构(一) 933
物理教师的能力结构(二) 934
物理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学习效果 936
物理研究课课题的选择 940
物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941
物理教师的“非中心化”能力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943
物理教师的三大魅力 944
物理教师的基本功 945
教学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946
对教学语言的要求 947
物理教学语言的十大要素 948
物理教师的语言特点(一) 949
物理教师的语言特点(二) 951
物理教学语言的运用(一) 952
物理教学语言的运用(二) 953
物理教学语言的运用(三) 954
物理教学语言的运用(四) 955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一) 956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二) 957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语言及其运用 959
物理教师的非符号语言 960
“咬文嚼字”与物理教学 961
为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素养而努力 963
物理教学论文的写作(一) 963
物理教学论文的写作(二) 965
物理教学论文的写作(三) 967
物理教师实验基本功考核 968
物理教师学电脑 969
微格教学与物理教师的教学培训 971
附:物理教师进修的有效途径探索 972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质和功能 974
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975
课堂评价的标准及其说明 975
实施评价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976
物理课堂教学评估量化点 978
物理课堂教学量化评估细则与方法 978
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979
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980
物理课堂教学的指标系统和评课方法 982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估结构模型 984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评价 986
优质课模糊综合评判法 987
实习生试教成绩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990
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及使用说明 993
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995
物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995
物理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996
物理教学评估指标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