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研究的缘起 2
一 选题依据 2
二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4
第二节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4
一 研究现状概述及文献综述 4
二 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6
一 研究方法 17
二 研究视角与结构设计 18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23
一 创新 23
二 难点和不足 24
第二章 “斯金纳革命”——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创新 26
第一节 斯金纳的生平及其著作 26
一 昆廷·斯金纳简介 26
二 斯金纳著作及其学术地位 29
第二节 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理论渊源 30
一 柯林伍德 30
二 约翰·波考克 32
三 彼得·拉斯莱特 33
四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34
五 托马斯·霍布斯 35
六 后现代主义 39
第三节 历史语境主义 43
一 剑桥学派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革 43
二 斯金纳与历史语境主义 46
第四节 以概念史替代思想史 65
一 “思想”与“观念” 65
二 从“观念史”到“概念史” 66
第三章 斯金纳的公民理论 72
第一节 当代公民理论的复兴 73
一 当代公民理论复兴的语境 73
二 当代公民理论探索的两种误导性倾向 76
第二节 公民身份 77
一 公民身份的条件 78
二 斯金纳公民身份理论的特点 80
第三节 公民美德 81
一 斯金纳与共和主义美德观 83
二 美德与自由 89
第四节 公民与修辞 91
一 修辞的政治功能 93
二 公民修辞的技巧 97
第四章 斯金纳的国家理论 102
第一节 斯金纳对国家概念的考察 104
一 国家概念形成的前提条件 106
二 国家概念的演进史 109
第二节 国家与公民 112
一 自由国家相对于公民的优先性 113
二 自治共和国与公民 116
第三节 混合与均衡 119
一 政体的均衡 121
二 共和均衡的前提 123
第四节 宪政与法治 125
一 共和国与宪政 127
二 法律之于共和国的价值 128
第五章 斯金纳的自由理论 133
第一节 自由的二元界分 134
一 伯林关于自由理论的二元划分 134
二 古典共和主义的自由观 140
第二节 斯金纳的消极自由观 143
一 共和主义的目的是消极自由 143
二 共和国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146
三 个人自由的基础 149
第三节 斯金纳的“无依附自由” 152
一 自由不仅是“无干涉”更应是“无依附” 153
二 “第三种自由”:“无支配”还是“无依附” 155
第四节 斯金纳自由观的理论困境 166
一 难以超越的二元划分 166
二 共和主义的典范之争 169
第六章 斯金纳与共和主义 177
第一节 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 177
一 共和主义在当代复兴的背景 178
二 斯金纳在共和主义复兴中的作用 184
第二节 古典共和主义的重新阐发与修正 186
一 古典共和主义的重新阐发 186
二 “后自由主义”的政治言说 189
第七章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其启示 200
第一节 理论贡献与不足 200
一 理论贡献 200
二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不足 206
第二节 斯金纳共和主义思想的镜鉴 208
一 树立法治观念,加强宪政建设 210
二 重新审视国家、社会与公民的关系,推进市民社会建设 213
三 加大公民精神建设,培养积极的个体公民 216
参考文献 224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