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两种不同的语法学说史体系 3
第一章 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思考 3
一 关于语法学说史著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
(一)如何使汉语语法研究精密化、科学化 3
(二)对原著准确的理解 5
(三)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法学发展中的事实 6
(四)语法著作的名称、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 9
(五)使语法学说史研究科学化 10
二 关于进行多角度研究、建设多样性的汉语语法学说史体系 10
(一)目前的研究角度和体系 10
(二)进行以语法单位为纲、以时间为目的研究,建立“(语法)单位·时序”体系的语法学说史 12
(三)进行著名语法学家的语法思想研究,建立“著名语法学家语法思想·时序”体系的语法学说史 14
第二章 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再思考 16
一 “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 16
二 重视描写分析论述初版著作,正确处理初版著作与修订版著作的关系 18
第二部分 “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一些主要语法单位所作的描写、分析和评论 25
第三章 从西方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看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 25
一 对语言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整理 25
二 相关科学的影响和带头学科的推动 27
三 东、西方学者思维方式和学术环境的差异 29
四 研究对象自身结构特点的不同 31
第四章 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兴起 34
第五章 20世纪的形容词学说 41
一 术语·定义·辨认 42
二 构造 44
三 范围分类 46
四 用法 49
第六章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短语学说的发展 51
一 定义和范围 51
二 功能 54
三 结构 57
第七章 20世纪语法学句子观的发展 62
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62
(一)以结构(具备主谓成分)为主,兼顾意义(表达完整的意思) 62
(二)以意义为主,兼顾结构完整和语音特征 63
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 64
(一)以结构完整为主,兼顾结构的独立与作用 64
(二)意义完整、结构独立、结构完整并重 65
(三)以听话人听得懂而且满意为主,并强调语言环境对句子的决定作用 66
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67
四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70
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 72
第八章 “句子成分”新探——兼论句子分析 74
一 汉语语法学“句子成分”研究的述评 74
二 “句子成分”新说 78
三 句子分析 79
第九章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复句学说 81
一 术语·定义·范围 81
二 结构·分类 84
三 分析方法 89
第十章 试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 92
一 《文法》的词类是以意义为标准划分的 92
二 《文法》并没有用“依句辨品”给词分类 94
三 “依句辨品”是给词归类的 96
四 “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归类标准 98
第十一章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单句分析方法 101
一 1920年至1923年 101
二 1924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 105
三 20世纪40年代 108
四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111
第十二章 《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论》的句子中心析句法 115
第十三章 20世纪40年代前的句型思想 124
一 上位句型 125
(一)最上(高)位句型 125
(二)次上(高)位句型 128
二 下位句型 132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 139
一 未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向应用型发展 139
二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41
(一)语义问题 141
(二)词类问题 142
(三)句型问题 143
(四)语用问题 144
第三部分 “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语法著作,语法观点所作的评论 149
第十五章 颇有创见力的一部语法专著——评易作霖的《国语文法四讲》 149
一 构建重句法的语法学框架 150
二 继承与创新并举,用“重”分析法分析扩张复句、短语、二重合义词 153
三 用语义解释“变式句” 159
四 分析副词附加语的语义,给副词附加语分类,描写副词附加语的排列次序 161
第十六章 20世纪前半叶汉语语法学的变换分析——兼评《汉语语法丛书·序》中的一个观点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