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陈国权协定处方 9
第1章 感冒(甲型流感)发热证 15
第一节 感冒 15
一、肝感冒 15
二、少阳感冒 16
三、脾感冒 17
四、肺感冒 19
第二节 发热证 20
一、肝发热 20
二、少阳发热 21
三、三焦发热 25
第2章 咳嗽 27
第一节 肝咳 27
一、疏肝健脾兼调肺 27
二、清肝润肺兼补肾 28
三、立足四脏不治肺 29
第二节 胆咳 30
一、清胆化痰养肺肾 30
二、清胆泻肺温脾肾 30
三、清胆养肝兼理肺 31
第三节 心咳 32
清养心肺补脾气 32
第四节 脾咳 33
一、健脾滋肾理肺气 33
二、健脾养血除湿热 33
三、健脾清心和营卫 34
四、健脾运湿宣降肺 35
五、补脾益气兼理肺 36
六、补脾清心兼理肺 36
七、补脾润肺兼理气 37
八、健脾理肺兼养心 37
九、补脾理气养心肺 38
十、健脾化痰兼理肺 39
十一、补脾生金利湿热 40
十二、暖脾化痰宣肺气 40
十三、温脾养肝理肺肾 41
十四、培土养血兼补肺 41
十五、暖脾理肺兼清心 42
十六、暖脾清胆兼理肺 42
十七、补脾益肾扶胸阳 43
十八、泻脾理肺兼祛风 44
第五节 肺咳 45
一、清养肺心健脾气 45
二、理肺清胆调脾肾 45
第六节 肝肾咳 46
一、滋补肝肾调脾肺 46
二、养肝益肾兼理肺 47
三、养阴祛邪兼理肺 47
四、泻脾养阴兼理肺 48
五、养阴润肺兼清热 49
六、理肺补脾养肝肾 49
七、滋补肝肾调气机 50
八、养肝清心理肺气 50
九、养肝温肾理肺气 51
十、养肝滋胃治咳嗽 52
十一、化痰理肺滋肝肾 52
十二、调补脾肺养肝肾 53
第七节 脾肾咳 54
补脾益肾化痰饮 54
第3章 喘证 55
第一节 肝喘 55
清肝泻脾兼降气 55
第二节 胆喘 56
一、化痰泻肺兼活血 56
二、化痰扶阳理气血 57
第三节 脾喘 58
一、暖脾降气扶胸阳 58
二、暖脾化痰降肺气 58
三、泻脾润肺兼补肾 59
第四节 肾喘 60
纳气清利兼活血 60
第五节 肝肾喘 61
泻脾清胆补肝肾 61
第4章 头痛 63
第一节 厥阴头痛 64
表里双解调肝脾 64
第二节 少阳头痛 65
一、疏肝养血兼祛风 65
二、温肝暖胃养阴血 65
三、暖肝养血开太阳 66
四、温暖肝肾兼利胆 67
五、清胆活血养肝肾 68
六、养阴清胆除湿热 68
七、养阴暖肝理气血 69
八、滋补肝肾兼补脾 70
九、滋补肝肾解少阳 70
十、健脾养阴利湿热 71
十一、健脾理血扶胸阳 72
十二、调补肝脾祛湿热 73
十三、养阴健脾除湿热 74
十四、利胆养阴祛风热 74
第三节 阳明头痛 75
养阴祛邪补心脾 75
第四节 太阳头痛 76
一、太阳头痛治少阳 76
二、调肝扶阳开太阳 76
第5章 眩晕(附:晕厥) 78
第一节 肝晕 79
一、疏肝养血开太阳 79
二、养阴清热开太阳 79
三、清胆养阴兼平肝 80
四、养阴祛邪治眩晕 81
五、疏肝养阴开太阳 81
第二节 脾晕 82
一、辛开苦降除痰湿 82
二、养阴清热调气机 83
三、平调阴阳除眩晕 84
四、清胆健脾兼温阳 84
五、补益脾肾治眩晕 85
六、养血祛风化痰湿 86
七、补脾养血理肺肾 87
第三节 肺晕 87
一、开泄太阳养肝肾 87
二、开泄太阳调阴阳 88
三、养阴扶阳开太阳 89
四、开泄太阳养肝肾 89
第四节 肾晕 90
益肾调肝兼活血 90
附:晕厥 91
健脾补肾兼调肝 91
第6章 头昏(附:梦游) 92
第一节 肝昏 92
一、疏肝养阴兼活血 92
二、疏肝养阴除湿热 93
三、养阴祛风除湿热 94
四、养阴泻脾理气血 94
五、理血化痰兼平肝 95
六、调肝理血兼健脾 96
七、养肝泻脾驱湿热 96
第二节 胆昏 97
利湿化痰兼养阴 97
第三节 脾昏 98
健脾补肾畅三焦 98
附:梦游 98
健脾利湿养心肺 98
第7章 胸痹 心痛 心悸 100
第一节 胸痹 101
一、痹在肝 101
二、痹在胆 102
三、痹在心肺 103
四、痹在脾 104
五、痹在肺 106
六、痹在三焦 106
第二节 心痛 108
一、痛在肝 108
二、痛在心肺 110
三、痛在脾 111
第三节 心悸 113
一、悸在肝 113
二、悸在胆 114
三、悸在心肺 115
第8章 不寐(附:嗜睡) 116
第一节 关乎肝 117
一、滋补肝肾清心肺 117
二、疏肝养阴健脾胃 118
三、滋补肝肾兼养心 118
四、养肝滋肾兼活血 119
五、疏肝养阴顾心脾 120
六、养阴疏肝兼缩泉 121
七、母(肝)子(心)同治兼滋水 122
八、养阴活血兼清胆 123
九、滋阴祛湿治梦多 123
十、疏肝健脾兼扶阳 124
十一、疏清肝胆兼祛痰 125
十二、滋补肝肾祛湿热 126
十三、暖肝滋阴兼益气 126
十四、养阴清热兼宁心 127
十五、滋肝补肾调上焦 128
十六、疏肝养阴除湿热 129
十七、滋补肝肾调气血 130
十八、滋阴疏肝理血脉 131
十九、滋肝养血宁心神 131
二十、养血疏肝兼补肾 132
二十一、养阴健脾兼祛风 133
二十二、养阴清胃除湿热 134
二十三、养阴和解兼补肾 134
二十四、调肝清心兼祛风 135
二十五、养阴润肺兼清心 136
第二节 关乎胆 137
一、清胆养肝实其子 137
二、清胆养肝暖脾气 138
三、清胆润肺补肝肾 139
四、调理胆肝养心肺 140
五、利胆滋肝调心肾 141
第三节 关乎心 142
一、补养心肺调肝脾 142
二、调补五脏安心神 143
第四节 关乎脾 144
一、健脾清心兼补肝 144
二、健脾养阴扶胸阳 144
三、辛开苦降运脾气 145
四、暖脾养肝通阳气 146
五、健脾养肝实子母 147
第五节 关乎心脾肝 148
一、滋补心脾兼养肝 148
二、补脾养心兼暖肝 149
附:嗜睡 150
一、养阴健脾扶胸阳 150
二、健脾理气兼醒神 150
第9章 汗证 152
第一节 肝汗 152
一、调肝养阴兼祛风 152
二、调和阴阳疏肝气 153
第二节 肝胆汗 154
疏肝利胆化痰热 154
第三节 胆汗 155
和解少阳调营卫 155
第四节 肝脾汗 155
一、养阴健脾兼清心 155
二、疏肝健脾调气血 156
三、疏肝健脾除湿热 157
四、疏肝活血化湿邪 157
第五节 肝肺汗 158
调肝润肺除湿热 158
第六节 心胃汗 159
滋养心胃祛湿热 159
第七节 心肾汗 159
养阴清热交心肾 159
第八节 脾汗 160
一、振复胸阳调肝脾 160
二、健脾养阴兼补肾 161
三、暖脾祛风调阴阳 161
四、调和营卫补脾肾 162
第九节 脾肝汗 163
辛开苦降养肝肾 163
第十节 脾心汗 164
调和阴阳理心脾 164
第十一节 肺汗 165
随机更方不离肺 165
第十二节 肾汗 165
益气温阳兼扶表 165
第10章 胃痛(附:胃脘灼热) 167
第一节 从肝胆论治 168
一、健脾除湿疏肝气 168
二、清胆化痰养肝肾 169
三、养阴清胆理气血 169
第二节 从脾胃论治 170
一、暖脾祛湿养肝肾 170
二、辛开苦降养肝肾 171
三、暖脾养血兼治肺 172
四、泻脾养阴兼温阳 172
五、暖脾养肝兼补肾 173
六、暖脾养阴理气血 174
七、暖脾清胆理气血 174
八、滋阴清胃养肝肾 175
第三节 从肺论治 176
养阴除湿开太阳 176
附:胃脘灼热 177
健脾除湿畅三焦 177
第11章 脾胃杂病 178
第一节 从肝论治 178
一、温暖肝胃调阴阳 178
二、养肝健脾扶胸阳 179
第二节 从心论治 180
滋阴扶阳理气血 180
第三节 从脾胃论治 181
一、补脾养心畅三焦 181
二、暖脾行痹兼祛风 181
三、暖脾养阴兼祛风 182
四、补脾养阴清心肺 183
五、健脾养肝除痰湿 183
六、养胃健脾兼清胆 184
第12章 痞证 185
第一节 从肝论治 186
一、滋阴扶阳益气血 186
二、疏肝泻脾理气血 186
三、养肝暖脾理胃气 187
四、疏肝养阴开太阳 188
五、养阴暖脾理气血 189
六、疏肝暖胃滋肝肾 190
七、疏肝养阴兼补肾 191
八、暖肝疏肝兼化湿 191
九、养血活血兼理气 192
十、养肝泻脾理血气 193
十一、疏肝健脾除湿热 193
十二、养血活血利湿邪 194
第二节 从胆论治 195
一、和解疏肝兼苦降 195
二、清胆养肝兼理肺 195
第三节 从脾论治 196
一、温暖肝脾振胸阳 196
二、泻脾疏肝畅气血 197
三、养阴清热兼扶正 198
四、健脾养肝除湿热 199
五、暖脾化湿调营卫 199
六、暖脾养阴兼补肾 200
七、暖脾养肝理气血 201
八、暖脾降胃兼化湿 202
九、暖脾养肝兼理气 202
第四节 从三焦论治 203
调畅三焦疏肝气 203
第13章 腹满 204
第一节 肝满 204
一、散寒清热理肝气 204
二、疏肝健脾兼益肾 205
三、养肝活血兼开降 206
四、养肝利胆兼活血 207
五、疏肝养阴理气血 207
第二节 脾满 208
一、健脾养阴兼温肾 208
二、补脾化湿养心肺 209
第14章 肢体疾病 210
第一节 颈、肩、背疼痛 211
一、从肝论治 211
二、从脾论治 213
三、从肺论治 213
第二节 肢体麻木 217
一、从肝论治 217
二、从脾论治 218
三、从肺论治 220
第三节 肢体、关节疼痛 220
一、从肝论治 220
二、从肺论治 221
三、从肾论治 224
第四节 头部、肢体抖动 225
一、从肝论治 225
二、从肺论治 227
三、从肾论治 228
第五节 恶冷 手足肿紫 229
从脾论治 229
第六节 强直性脊柱炎 232
从肝肾论治 232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