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经方临证要旨  内科病证验案析
经方临证要旨  内科病证验案析

经方临证要旨 内科病证验案析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国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9188507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陈国权用经方并辅以时方,立足脏腑辨证并辅以经络、病机、气血津液及八纲等辨证方法、思路治疗疾病效验俱佳。本书首次在全国公开出版的书籍中启用传统的中医协定处方,或可为青年学子及年轻中医提供使用经方或时方的一条新路径乃至于捷径;首次将头晕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来诊治,以弥补《中医内科学》教材之不足。书中还收录了陈教授关于感冒、发热、咳嗽、喘证、头痛、眩晕、胸痹、心痛、不寐、汗证、胃痛、痞证、腹满及肢体疾病等21种常见病、多发证运用经方诊治的经验。在中医的病证下涉及西医学的甲流、强直性脊柱炎、癌症或癌症术后、中风后遗症及癔病性瘫痪等疑难病的辨治。每个病证均根据其发病脏腑、临床症状再按五脏六腑分类,以防止将某一病证机械地“标准”于某单一脏腑中,以拓宽辨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本书可供中医院校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学习参考,对从事临床工作的年轻中医也不无裨益。
《经方临证要旨 内科病证验案析》目录

引言 1

陈国权协定处方 9

第1章 感冒(甲型流感)发热证 15

第一节 感冒 15

一、肝感冒 15

二、少阳感冒 16

三、脾感冒 17

四、肺感冒 19

第二节 发热证 20

一、肝发热 20

二、少阳发热 21

三、三焦发热 25

第2章 咳嗽 27

第一节 肝咳 27

一、疏肝健脾兼调肺 27

二、清肝润肺兼补肾 28

三、立足四脏不治肺 29

第二节 胆咳 30

一、清胆化痰养肺肾 30

二、清胆泻肺温脾肾 30

三、清胆养肝兼理肺 31

第三节 心咳 32

清养心肺补脾气 32

第四节 脾咳 33

一、健脾滋肾理肺气 33

二、健脾养血除湿热 33

三、健脾清心和营卫 34

四、健脾运湿宣降肺 35

五、补脾益气兼理肺 36

六、补脾清心兼理肺 36

七、补脾润肺兼理气 37

八、健脾理肺兼养心 37

九、补脾理气养心肺 38

十、健脾化痰兼理肺 39

十一、补脾生金利湿热 40

十二、暖脾化痰宣肺气 40

十三、温脾养肝理肺肾 41

十四、培土养血兼补肺 41

十五、暖脾理肺兼清心 42

十六、暖脾清胆兼理肺 42

十七、补脾益肾扶胸阳 43

十八、泻脾理肺兼祛风 44

第五节 肺咳 45

一、清养肺心健脾气 45

二、理肺清胆调脾肾 45

第六节 肝肾咳 46

一、滋补肝肾调脾肺 46

二、养肝益肾兼理肺 47

三、养阴祛邪兼理肺 47

四、泻脾养阴兼理肺 48

五、养阴润肺兼清热 49

六、理肺补脾养肝肾 49

七、滋补肝肾调气机 50

八、养肝清心理肺气 50

九、养肝温肾理肺气 51

十、养肝滋胃治咳嗽 52

十一、化痰理肺滋肝肾 52

十二、调补脾肺养肝肾 53

第七节 脾肾咳 54

补脾益肾化痰饮 54

第3章 喘证 55

第一节 肝喘 55

清肝泻脾兼降气 55

第二节 胆喘 56

一、化痰泻肺兼活血 56

二、化痰扶阳理气血 57

第三节 脾喘 58

一、暖脾降气扶胸阳 58

二、暖脾化痰降肺气 58

三、泻脾润肺兼补肾 59

第四节 肾喘 60

纳气清利兼活血 60

第五节 肝肾喘 61

泻脾清胆补肝肾 61

第4章 头痛 63

第一节 厥阴头痛 64

表里双解调肝脾 64

第二节 少阳头痛 65

一、疏肝养血兼祛风 65

二、温肝暖胃养阴血 65

三、暖肝养血开太阳 66

四、温暖肝肾兼利胆 67

五、清胆活血养肝肾 68

六、养阴清胆除湿热 68

七、养阴暖肝理气血 69

八、滋补肝肾兼补脾 70

九、滋补肝肾解少阳 70

十、健脾养阴利湿热 71

十一、健脾理血扶胸阳 72

十二、调补肝脾祛湿热 73

十三、养阴健脾除湿热 74

十四、利胆养阴祛风热 74

第三节 阳明头痛 75

养阴祛邪补心脾 75

第四节 太阳头痛 76

一、太阳头痛治少阳 76

二、调肝扶阳开太阳 76

第5章 眩晕(附:晕厥) 78

第一节 肝晕 79

一、疏肝养血开太阳 79

二、养阴清热开太阳 79

三、清胆养阴兼平肝 80

四、养阴祛邪治眩晕 81

五、疏肝养阴开太阳 81

第二节 脾晕 82

一、辛开苦降除痰湿 82

二、养阴清热调气机 83

三、平调阴阳除眩晕 84

四、清胆健脾兼温阳 84

五、补益脾肾治眩晕 85

六、养血祛风化痰湿 86

七、补脾养血理肺肾 87

第三节 肺晕 87

一、开泄太阳养肝肾 87

二、开泄太阳调阴阳 88

三、养阴扶阳开太阳 89

四、开泄太阳养肝肾 89

第四节 肾晕 90

益肾调肝兼活血 90

附:晕厥 91

健脾补肾兼调肝 91

第6章 头昏(附:梦游) 92

第一节 肝昏 92

一、疏肝养阴兼活血 92

二、疏肝养阴除湿热 93

三、养阴祛风除湿热 94

四、养阴泻脾理气血 94

五、理血化痰兼平肝 95

六、调肝理血兼健脾 96

七、养肝泻脾驱湿热 96

第二节 胆昏 97

利湿化痰兼养阴 97

第三节 脾昏 98

健脾补肾畅三焦 98

附:梦游 98

健脾利湿养心肺 98

第7章 胸痹 心痛 心悸 100

第一节 胸痹 101

一、痹在肝 101

二、痹在胆 102

三、痹在心肺 103

四、痹在脾 104

五、痹在肺 106

六、痹在三焦 106

第二节 心痛 108

一、痛在肝 108

二、痛在心肺 110

三、痛在脾 111

第三节 心悸 113

一、悸在肝 113

二、悸在胆 114

三、悸在心肺 115

第8章 不寐(附:嗜睡) 116

第一节 关乎肝 117

一、滋补肝肾清心肺 117

二、疏肝养阴健脾胃 118

三、滋补肝肾兼养心 118

四、养肝滋肾兼活血 119

五、疏肝养阴顾心脾 120

六、养阴疏肝兼缩泉 121

七、母(肝)子(心)同治兼滋水 122

八、养阴活血兼清胆 123

九、滋阴祛湿治梦多 123

十、疏肝健脾兼扶阳 124

十一、疏清肝胆兼祛痰 125

十二、滋补肝肾祛湿热 126

十三、暖肝滋阴兼益气 126

十四、养阴清热兼宁心 127

十五、滋肝补肾调上焦 128

十六、疏肝养阴除湿热 129

十七、滋补肝肾调气血 130

十八、滋阴疏肝理血脉 131

十九、滋肝养血宁心神 131

二十、养血疏肝兼补肾 132

二十一、养阴健脾兼祛风 133

二十二、养阴清胃除湿热 134

二十三、养阴和解兼补肾 134

二十四、调肝清心兼祛风 135

二十五、养阴润肺兼清心 136

第二节 关乎胆 137

一、清胆养肝实其子 137

二、清胆养肝暖脾气 138

三、清胆润肺补肝肾 139

四、调理胆肝养心肺 140

五、利胆滋肝调心肾 141

第三节 关乎心 142

一、补养心肺调肝脾 142

二、调补五脏安心神 143

第四节 关乎脾 144

一、健脾清心兼补肝 144

二、健脾养阴扶胸阳 144

三、辛开苦降运脾气 145

四、暖脾养肝通阳气 146

五、健脾养肝实子母 147

第五节 关乎心脾肝 148

一、滋补心脾兼养肝 148

二、补脾养心兼暖肝 149

附:嗜睡 150

一、养阴健脾扶胸阳 150

二、健脾理气兼醒神 150

第9章 汗证 152

第一节 肝汗 152

一、调肝养阴兼祛风 152

二、调和阴阳疏肝气 153

第二节 肝胆汗 154

疏肝利胆化痰热 154

第三节 胆汗 155

和解少阳调营卫 155

第四节 肝脾汗 155

一、养阴健脾兼清心 155

二、疏肝健脾调气血 156

三、疏肝健脾除湿热 157

四、疏肝活血化湿邪 157

第五节 肝肺汗 158

调肝润肺除湿热 158

第六节 心胃汗 159

滋养心胃祛湿热 159

第七节 心肾汗 159

养阴清热交心肾 159

第八节 脾汗 160

一、振复胸阳调肝脾 160

二、健脾养阴兼补肾 161

三、暖脾祛风调阴阳 161

四、调和营卫补脾肾 162

第九节 脾肝汗 163

辛开苦降养肝肾 163

第十节 脾心汗 164

调和阴阳理心脾 164

第十一节 肺汗 165

随机更方不离肺 165

第十二节 肾汗 165

益气温阳兼扶表 165

第10章 胃痛(附:胃脘灼热) 167

第一节 从肝胆论治 168

一、健脾除湿疏肝气 168

二、清胆化痰养肝肾 169

三、养阴清胆理气血 169

第二节 从脾胃论治 170

一、暖脾祛湿养肝肾 170

二、辛开苦降养肝肾 171

三、暖脾养血兼治肺 172

四、泻脾养阴兼温阳 172

五、暖脾养肝兼补肾 173

六、暖脾养阴理气血 174

七、暖脾清胆理气血 174

八、滋阴清胃养肝肾 175

第三节 从肺论治 176

养阴除湿开太阳 176

附:胃脘灼热 177

健脾除湿畅三焦 177

第11章 脾胃杂病 178

第一节 从肝论治 178

一、温暖肝胃调阴阳 178

二、养肝健脾扶胸阳 179

第二节 从心论治 180

滋阴扶阳理气血 180

第三节 从脾胃论治 181

一、补脾养心畅三焦 181

二、暖脾行痹兼祛风 181

三、暖脾养阴兼祛风 182

四、补脾养阴清心肺 183

五、健脾养肝除痰湿 183

六、养胃健脾兼清胆 184

第12章 痞证 185

第一节 从肝论治 186

一、滋阴扶阳益气血 186

二、疏肝泻脾理气血 186

三、养肝暖脾理胃气 187

四、疏肝养阴开太阳 188

五、养阴暖脾理气血 189

六、疏肝暖胃滋肝肾 190

七、疏肝养阴兼补肾 191

八、暖肝疏肝兼化湿 191

九、养血活血兼理气 192

十、养肝泻脾理血气 193

十一、疏肝健脾除湿热 193

十二、养血活血利湿邪 194

第二节 从胆论治 195

一、和解疏肝兼苦降 195

二、清胆养肝兼理肺 195

第三节 从脾论治 196

一、温暖肝脾振胸阳 196

二、泻脾疏肝畅气血 197

三、养阴清热兼扶正 198

四、健脾养肝除湿热 199

五、暖脾化湿调营卫 199

六、暖脾养阴兼补肾 200

七、暖脾养肝理气血 201

八、暖脾降胃兼化湿 202

九、暖脾养肝兼理气 202

第四节 从三焦论治 203

调畅三焦疏肝气 203

第13章 腹满 204

第一节 肝满 204

一、散寒清热理肝气 204

二、疏肝健脾兼益肾 205

三、养肝活血兼开降 206

四、养肝利胆兼活血 207

五、疏肝养阴理气血 207

第二节 脾满 208

一、健脾养阴兼温肾 208

二、补脾化湿养心肺 209

第14章 肢体疾病 210

第一节 颈、肩、背疼痛 211

一、从肝论治 211

二、从脾论治 213

三、从肺论治 213

第二节 肢体麻木 217

一、从肝论治 217

二、从脾论治 218

三、从肺论治 220

第三节 肢体、关节疼痛 220

一、从肝论治 220

二、从肺论治 221

三、从肾论治 224

第四节 头部、肢体抖动 225

一、从肝论治 225

二、从肺论治 227

三、从肾论治 228

第五节 恶冷 手足肿紫 229

从脾论治 229

第六节 强直性脊柱炎 232

从肝肾论治 232

后记 2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