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寻求和确立生命与教育的必要方向 1
上篇 理论研究与教改实践 1
第一章 当下文学教育教学:问题与改革 3
当下高校文学教育教学改革刍议 3
文学教育教学的危机及其当代发展的文化自觉 13
第二章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实践与总结 17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实施方案 17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经验与认识 41
第三章 文学教育:生命、德性、主体性与自由 68
当代小说家的生命写作 68
文学教育的生命维度 77
文学教育:精神立人与生命价值的叩问 83
文学教育中的德性问题 87
德性问题与当代文学教育中的德性培育 95
论人的主体性——一种马克思哲学视点的考察 101
重塑文学教育中的自由精神 1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观 114
第四章 美育与人的发展 121
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21
胡先骕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28
第五章 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卓越教学实践 136
当代教育学者理应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136
当代文学教育者卓越教学的基本要求 140
第六章 文学观念与批评实践的理论探索 147
当前社会与文学性质问题的学理性审视 147
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文学本质问题 152
一个问题:文学、文化的民间立场? 159
价值论视野中的文学问题略论 162
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意识要求与方法论特征 165
马克思人学批评的吁请——论当下文学批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问题 173
下篇 教改回响 181
写在前面:我为什么要求学生撰写课程学习心得? 183
第七章 为师之道 186
思与索:关于詹艾斌老师和他的课 186
这样的“你” 189
教育、教师与学生 190
思者孤行 192
“品”詹 195
震撼、感动、坚守 197
授人以渔 198
为师之道 201
启蒙者 203
逊奈 205
教学苦旅 207
知其不可而为之 208
教育者的信仰 210
虽千万人 212
第八章 反思教育 214
一点想法 214
改革文学教育 216
教育之思 218
课程改革之我见 220
教育,需要适当逼迫 221
虫洞 224
长征 226
教育的“叛逃” 227
立人 229
成人之教 231
教育何求 234
人文学与教育理念 236
第九章 教育的力量 240
学习体悟 240
心灵震撼,默然成长 242
我一直在努力成为您“能够培养的学生” 245
心底的话 246
遇见与成长 248
我的终结是我的开始 251
温暖,而有韵致 254
文学理论课带给我快乐 256
睡眼不再朦胧 257
教育的力量(一) 259
不一样的烟火 261
教育的力量(二) 262
第十章 文学教育与生命教育 265
暗伤 265
寻找生命的方向 266
文学的生命教育 269
关注生命教育 271
儒者之学 273
生命的最初意义 275
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276
文学与生命教育 278
第十一章 文学教育与德性教育 281
潜心修德 用心践行 281
德性之美 283
你,可以改变世界 285
德为人本 286
德性教育 288
佛陀教育 290
第十二章 让思想站立 292
青春的质感不容拂袖扬长 292
谁言无用是书生 294
反思 297
认识自我 298
文字的深刻解读 300
言语形式带来的灵魂碰撞 302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304
物腐而后虫生 305
让思想站立 307
自己担承自己 308
挣脱桎梏,信仰得救 310
第十三章 拒斥庸常 312
平庸人的感悟 312
摆脱困扰 314
格局、追求与态度 315
庸常的陷入及其拯救 319
上课像一场比赛 320
对庸常的一些浅见 322
第十四章 文学的追问 324
文学是一辈子的事 324
答案 325
心觉 327
“颠踬”的快乐 329
重悟文学,又思教育 332
质地·内核 334
在文学里,或许我会遇见 336
我的文学信仰 337
我们为何需要文学 339
文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341
余论 344
“我只能够培养我能够培养的学生” 344
中国公民教育的缺乏与当下建构 346
附录 351
附录一 名师论坛 353
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回归基本问题 353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362
“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背景下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66
当今何以还需要文学教育 371
附录二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荣升国家级 377
附录三 教师成了烛火,教育也就有了光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