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部分 翻译视角:身份与阐释 29
第一章 文化身份与中国叙事 29
第一节 华裔美国作家文化身份的嬗变 32
第二节 “过去”与“现在”的和解:谭恩美的文化身份 42
第三节 身份与阐释:谭恩美的中国叙事 50
第四节 双单向道:谭恩美作品在西方和中国的接受情况分析 82
第二章 作家的选择——谭恩美汉译本中的译写策略研究 95
第一节 翻译中改写的不同形式 97
第二节 蔡骏《沉没之鱼》译写实践分析 108
第三节 程乃珊等《喜福会》改写实践分析 126
第四节 身份与选择:谭恩美对汉译本译写策略的肯定及动因解析 144
小结 150
第二部分 文学视角:个体与历史的创伤叙事研究 153
第三章 创伤与修复——《喜福会》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153
第一节 创伤记忆——危机中的抗争 155
第二节 创伤叙事空间——麻将聚会 185
第三节 创伤修复——重塑自我身份 189
第四章 从“灶神之妻”到“莫愁夫人”的嬗变——《灶神之妻》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198
第一节 创伤记忆——个体与历史的伤痛 201
第二节 创伤叙事——母女双重叙事嵌入 221
第三节 创伤修复——消弭母女隔阂 233
第五章 寻找声音的过程——《接骨师之女》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237
第一节 创伤记忆——失语的他者 239
第二节 创伤叙事——书写人生 262
第三节 创伤修复——寻找个体与历史的声音 271
小结 279
第三部分 文化视角:谭恩美的符号与作为符号的谭恩美 285
第六章 中国血脉与美国梦——《喜福会》的小说与电影文本比较研究 285
第一节 文学文本与它的电影改编——语象叙事与图像叙事的共通与差异 286
第二节 喜福会还是羽毛?——叙事系统的架构与象征系统的建立 293
第三节 丑陋的中国男人?懦弱的中国女人?——小说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比较 306
第七章 文化的自觉与政治无意识——《接骨师之女》中的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移民 325
第一节 被叙述的历史与叙述历史的主体——叙事文本的符码调和机制 326
第二节 文化差异的自觉——确定/模糊,数字/文字,书写/书法 331
第三节 政治无意识——被强化与被调和的历史 347
第八章 真正的美国故事——《拯救溺水鱼》中的美国与全球化问题 363
第一节 叙事反讽与符号学大局面反讽 364
第二节 真实与虚构——自相矛盾的人物与情景反讽 368
第三节 无知与亵渎——戏剧反讽下的文化误解与冲突 380
第四节 生存与记忆——殖民历史与全球化现实的历史反讽 388
小结 402
结语 407
参考文献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