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一座城池,一段历史 1
第一篇 跨越千年的古都,多元融合的文化 3
一、遥远身影——上古至先秦的北京 3
(一)史前时代 3
(二)早期都邑 4
(三)蓟都始建 7
(四)燕国故事 9
二、北地重镇——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北京(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36年) 11
(一)悉心经营的重镇——秦汉时期 11
(二)你方唱罢我登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4
(三)与中原王朝分分合合——隋唐五代时期 16
三、各族争雄——辽宋金时期的北京(938—1234年) 19
(一)契丹人的“南京” 19
(二)北宋边郡“燕山府” 22
(三)金朝首都“金中都” 23
四、中华帝都——元明清时期的北京(1215—1840年) 26
(一)世界名城元大都 26
(二)明朝京师北京城 34
(三)大清帝都北京城 39
五、千年变局——1840年以后及民国时期的北京(1840—1949年) 48
六、尾声:北京古城的消失和老行当的延续 55
第二篇 千姿百态的行当,魅力无穷的叫卖 59
一、前言:吆喝叫卖老行当,北京城的靓丽风景 59
二、北京老字号的会聚点——前门商业大街 60
三、各显绝技闯江湖——北京老行当之一:杂耍、曲艺 64
(一)老北京杂耍曲艺的核心舞台——天桥 64
(二)“天桥八大怪”之一:砸石头——常傻子 65
(三)“天桥八大怪”之二:布库摔跤、胸前开石——沈三 66
(四)“天桥八大怪”之三:数来宝——曹麻子 68
(五)“天桥八大怪”之四:赛活驴——关德俊 69
(六)“天桥八大怪”之五:耍狗熊、顶碗——程傻子 71
(七)“天桥八大怪”之六:相声鼻祖——穷不怕 72
(八)“天桥八大怪”之七:耍中幡——王小辫儿 73
(九)“天桥八大怪”之八:拉洋片——大金牙 75
四、百味绽放润心脾——北京老行当之二:小吃、美食 77
(一)北京餐饮的突出特征:多民族的“大会聚” 77
(二)北京小吃的特点:味、质、温、色 78
(三)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一:爆肚 79
(四)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二:豆汁 81
(五)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三:茶汤 82
(六)老北京特色小吃之四:冰食 84
(七)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五:雪花酪 87
五、巧手慧心成珍奇——北京老行当之三:玩物、衣着、手工艺 89
(一)老北京孩子的童年玩伴:毛猴 89
(二)飞针走线绘乾坤:京绣 90
(三)巧夺天工“千层底”:老北京布鞋 93
(四)吉祥天使“兔儿爷” 95
(五)能玩能吃“吹糖人” 97
(六)妙手烂泥变瑰宝:捏面人 99
(七)笑看儿童放纸鸢:糊风筝 101
六、婚丧嫁娶讲究多——北京老行当之四:红事、白事 103
(一)满汉融合成大喜——红事行 103
(二)繁礼厚葬送亡灵——白事行 114
七、锅碗瓢盆含绝技——北京老行当之四:修补、搬运、剃头 123
(一)“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锔碗 123
(二)“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刀 124
(三)针尖毫末显神通:修钢笔 126
(四)绵延百年“老搬运”:窝脖儿 127
(五)走街串巷“一头热”:剃头挑子 131
(六)驼铃叮当求生活:拉骆驼 138
八、雅俗共赏多情趣——北京老行当之五:玩乐游戏、书画雅趣 141
(一)见景又“听”景:拉洋片 141
(二)动来常伴有清风:卖折扇 144
(三)嗅处微微香雾起:鼻烟铺 146
(四)小小秋虫成将帅:斗蛐蛐 148
(五)妙笔绘出福满门:画喜神 151
(六)锦上添花裱书画:装裱 154
第三篇 远去的老行当,失落的吆喝声——关于北京传统文化的思考 157
一、古城韵味的远去,声声吆喝的消逝 157
(一)青瓦幽巷古城魂 157
(二)悠悠腔调入梦来 160
二、北京老行当的特色内涵和失落原因 171
三、守望与传承:关于保护北京传统文化的思考 175
参考文献和资料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