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的由来 1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4
一 研究背景 4
二 研究意义 5
第三节 问题研究现状 8
一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9
二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3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17
一 研究的主要思路 17
二 研究的基本方法 18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20
一 主要创新点 20
二 论题的难点 21
第二章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的理论方位 23
第一节 “劳工权益”的概念定位 23
一 “劳动”的概念分析及其权利蕴涵 23
二 “劳动力”的概念分析及其权利蕴涵 39
三 “劳工”及“劳工权益”的概念蕴涵 48
第二节 劳工权益思想的理论坐标 54
一 马克思权利理论的核心支点 54
二 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的阿基米德点 56
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动力 59
第三节 本章小结 62
第三章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的逻辑脉络 64
第一节 劳工权益的初始论域 65
一 异化劳动及其根源 65
二 异化劳动逻辑与劳工权益缺失 67
三 《资本论》价值理论的逻辑诠释 69
第二节 劳工权益的历史逻辑 77
一 劳工权益是唯物史观确立的重要基石 77
二 劳工权益是社会文明的标杆 80
三 劳工权益保障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 83
第三节 劳工权益超越资本权力的逻辑走向 85
一 劳动与资本螺旋上升式对立统一 85
二 资本权力的袪魅 89
第四节 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劳工权益的归宿 91
一 所有制与所有权 92
二 劳工权益保障的未来指向 9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96
第四章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内容诠释(上) 98
第一节 《资本论》工作日理论及其权利蕴涵 99
一 《资本论》工作日理论内容分布 99
二 《资本论》对超长工作日的批判 102
三 《资本论》工作日理论的法权要求 106
四 《资本论》对劳动时间立法进程考察 109
五 《资本论》工作日理论的价值评价 112
第二节 《资本论》工资理论及其权利蕴涵 116
一 《资本论》工资理论内容分布 116
二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工资实质的揭示 118
三 《资本论》工资理论权利蕴涵 120
四 《资本论》工资理论价值评价 122
第三节 《资本论》劳动教育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24
一 《资本论》劳动教育思想相关内容 125
二 《资本论》劳动教育思想权利蕴涵 128
三 《资本论》劳动教育思想价值评价 131
第四节 《资本论》劳动保护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32
一 《资本论》劳动保护思想所涉内容 133
二 《资本论》劳动保护思想法权要求 139
三 《资本论》劳动保护思想价值评价 141
第五节 《资本论》社会保障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42
一 《资本论》社会保障思想所涉内容 143
二 《资本论》社会保障思想权利蕴涵 146
三 《资本论》社会保障思想价值评价 147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49
第五章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内容诠释(下) 151
第一节 《资本论》劳工集体权益思想考察 151
一 《资本论》劳工结社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52
二 《资本论》集体谈判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56
三 《资本论》集体行动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60
四 《资本论》民主参与思想及其权利蕴涵 163
第二节 《资本论》劳工权益救济思想考察 168
一 《资本论》劳动监察思想 168
二 《资本论》劳动争议处理思想 172
第三节 劳工权益的最高目标:未来社会的天然就业权 17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76
第六章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的实践映证 179
第一节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对英国实践回应 180
一 工厂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80
二 社会保障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84
第二节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的德国实践呈现 186
一 社会保险法的产生与发展 187
二 劳资共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190
第三节 劳工权益制度实践的机理反思 194
一 分析前提与条件设定 194
二 劳工权益制度变迁因素分析 195
三 劳工权益制度供求非均衡分析 196
四 劳工权益制度变迁机理分析 198
五 劳工权益保障协调机制变迁 19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99
第七章 《资本论》劳工权益思想的当代启示 201
第一节 劳工权益保障:资本积累规律促使对劳方倾斜保护 201
一 从契约自由到国家干预 202
二 劳资自治的国家角色 206
第二节 劳资伦理建构:劳资对抗向劳资共享发展 208
一 劳动关系由个体调整向集体调整发展 208
二 劳资和谐的路径选择 210
第三节 劳工权益促进:基于主体、关系、制度的维度 212
一 劳动权利主体维度的促进 212
二 劳动关系协调维度的促进 214
三 劳动法制保障维度的促进 21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19
第八章 结语 222
第一节 基本结论 222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225
参考文献 226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