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问题缘起 1
二 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平等 6
三 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 19
四 行动议程与理论诉求的不谋而合 24
五 如何解读学校教育的分层功能:行动者、互动 27
第二章 走进校园,融入他们 30
一 因何选择:政策下的大多数 30
二 广阔视域下的微观生活 31
三 “主体建构”视角下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 34
四 信任关系网的建立 36
五 调查过程 38
第三章 变迁中的城市基础教育 41
一 基础教育的地位演变与结构特征 42
二 来自社会变迁的挑战 47
三 “宝塔”中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52
四 本章小结 60
第四章 飞翔中学的生存之道 62
一 塔底的生存格局 63
二 前台策略:建立区域化管理规范 70
三 隐性策略:营造“蜕变”校园文化 77
四 后台策略:多条“暗道”提升竞争力 88
五 本章小结 93
第五章 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校空间中的教育实践者 95
一 变革中的现实处境 96
二 不同层面的教育实践者 100
三 教师权威:回归“凡人” 106
四 共谋之下的游戏空间 116
五 本章小结 126
第六章 学校空间中的流动家庭 128
一 资源匮乏 128
二 亲子隔阂 134
三 “高压锅”中的教育实践 139
四 被动的家校合作 147
五 本章小结 153
第七章 游走于城市角落:农民工子女 155
一 “多面夹击”下的生存境遇 156
二 对学校教育“空洞性”的片面洞察 164
三 生活于权威之内 169
四 生活于权威之外 177
五 本章小结 185
第八章 毕业后,何去何从 188
一 问题的提出 188
二 临近毕业:即将来临的痛 190
三 选择中的重要他人 194
四 毕业后:流动并未结束 198
五 进一步的思考 200
第九章 学校教育中的再生产旋涡 203
一 教育过程的互动图景 203
二 有限的向上流动 208
三 踏入再生产旋涡 209
四 再生产旋涡的形成机制 211
五 进一步挖掘:“反学校”生存模式的再生产意义 213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