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1
甲编·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3
现代意识 3
中国现代意识 5
黄远生的苦闷 8
俄国一些作家的特殊吸引力 11
关于章太炎 13
王国维与尼采 19
王国维从尼采退向叔本华,最后退出哲学 22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 25
不堪承担者的承担方式 27
“伪士当去,迷信可存” 30
在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摩擦力巨大的精神和文学试验 32
个人主体从上向下的位移 34
鲁迅为什么写杂文 38
《野草》的中间层 41
“错乱”的“震荡” 45
诗是对苦痛的慰藉,还是对苦痛的挖掘 50
距离的组织 52
都市是巨大的主体,人不过是吸附其上的感觉器官 56
化身为摩登女性的现代性 59
追逐欲望的男人变成了欲望化对象的消遣品 62
“对艺术的态度就像花花公子对时髦的态度一样” 65
质疑和动摇日常生活的逻辑、规则和秩序 67
叙述的合理化的失败,诞生了现代传奇 70
“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73
“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 77
“黑格尔的鬼影” 80
从对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开始,并把搏斗内在化 81
凭借什么与历史、现实进行生死搏斗 83
路翎和胡风的差异 86
语言奴役的创伤 90
把现代的搏斗经验深化到语言搏斗的复杂过程中 92
战争、学院、现代主义 95
课堂讲授的影响 97
一个出现在中国校园中的英国现代诗人 99
恰恰是在这样的时候 101
冯至的《十四行集》 104
“非诗意的”经验与穆旦的诗 109
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115
乙编·沈从文与20世纪中国 115
现代理论催生出来的“发现自我” 117
没有深度的景物描写 118
从不大考虑问题到面对大的问题 120
绝处再生的能力 122
文物研究的着眼点,也是他的文学的着眼点 123
找到了一个角落的位置 124
为什么三十岁就“急于”写自传 126
看杀人:沈从文和鲁迅的不同 129
无量快乐 133
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 135
没有定见、定位、定向、定范围的“看” 138
沈从文作品里的人,与启蒙的新文学里的人不同 140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144
私人信件和公开文本 146
哪些因素酝酿了《边城》 149
《边城》不只是“翠翠的故事” 152
复数人物和常态情景的具体性 154
“天”这个概念 156
用文字包裹伤痕 158
“微笑”担当了什么 160
从《边城》的时空到《长河》的时空 162
“现代”来了 164
从“白心”看沈从文和鲁迅在深处的一致性 167
两篇《社戏》 170
与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的书 174
一个勾连紧密的小整体 176
精神迷失的踪迹 177
沈从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181
时代转折处的各种文字材料及其复杂性 185
“疯狂”与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缘由 187
向文学告别之后仍有文学 190
作者生命的“分量”、“成熟”、“痛苦忧患” 193
“他不写,他胡写”,都“完了” 198
“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201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204
一部著作,十七年“离奇”经历 208
丙编·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 215
一九八五年(一) 215
一九八五年(二) 218
先锋小说的时间范围 222
省略而不暗示 224
典型的中国人的写法 227
少年血:对生命不明白,但是生命在要求你明白 230
中年心境 232
文化反抗及其承担 235
你以为他们要成为自己,其实是要成为另一类人 238
是她童年的完整的世界,帮助成年的她明白了 242
小说精神的源头 244
追问“作者”的概念 247
吸毒与语言实验 249
小说家的语言自觉 253
“没有故乡的语言” 255
无声的词语,发出了声音 258
方言能够自己说活吗 262
用登州话创作的长篇小说 265
“自由命名的语言”的丧失 269
大地和“完整” 272
不绝长流 275
“我们”的叙事 279
如果不能把读者变得伟大 284
以一种简单、纯朴的方式去对付复杂性 287
棕榈之死 291
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 295
反省一种叙述模式 297
“无名”的一代人 300
人对自身肤浅经验的迷恋 303
自恋是迷人的,但是 305
朝向批评可能有的丰富和复杂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