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上的“禁”和“忌” 3
生活例习 3
福州习俗喜讲“三” 4
福州人喜红忌白 5
写“火”字忌用正贴 5
行走觑路忌“路踢” 6
穿衣何以多禁忌 7
只讲“好”而忌讲“完” 8
大门回避路直冲 9
晾衣挂裤要避目 9
扫地忌由内扫外 10
大厅各房应均衡 11
大宅最忌无后门 12
院内栽花忌出墙 13
打标为记齐守约 14
桃花不能插花瓶 15
“不买一个枕头”释 16
门悬仙人掌图吉 17
庭院不栽夹竹桃 17
风筝忌落他人屋 18
杨梅不得送亲家 19
鞭炮不能断断响 20
灶口多喜朝向西 21
夜间叫人不叫名 22
饭碗忌用筷子敲 23
猪舌卖时称“猪赚” 24
牛肉何以多忌食 25
燕窠结梁应保护 26
忌将扁担当柴烧 27
度绳门扇使篾箍 28
度绳岂能做“细索” 29
拾“字纸”和“字纸炉” 29
石压失物做标记 30
渔家作客不翻鱼 31
渔家鸭蛋讲“太平” 32
鲳鱼忌请亲家母 33
婚嫁喜庆 37
从“六礼”衍生婚俗 37
男女当婚先“起帖” 38
三查六问选联姻 38
上盘礼和下盘礼 40
纳彩俗称为“答帖” 40
喜日要送“日子单” 41
洞房挂帐铺眠床 42
男家迎亲和接亲 43
从伴娘到男、女伴 44
男家亲迎新人来 45
外甥先来接新人 46
新人入门公婆避 48
新娘入门先坐厅 49
新娘出厅见公婆 50
婆婆加添“四季花” 51
伴娘喝彩下灶前 52
婚宴席上补见礼 53
婚宴席上茶三巡 54
婚宴全鱼留主人 55
新房要摆五子碟 56
洞房坐床和“合卺” 57
婚宴夕请“佳期酒” 58
客歌诗敲洞房门 59
婶母妗婆看嫁妆 60
洞房花烛亮天明 61
新娘试厨煮豆腐 62
亲戚朋友赠“花饼” 63
出阁之前先“试妆” 64
出门酒和回门酒 65
请回门和请简酌 66
新郎在岳家被“撮食” 67
元宵送灯盼添丁 68
嫁后过节不留宿 69
分娩期间食有忌 70
分娩三日才开奶 71
婴儿三旦“缚手关” 72
外婆“鸡米”挑头担 73
贺人添丁赠鸡面 74
三旦酒和满月酒 75
婴儿忌“称重讲肥” 76
婴儿多穿百衲衣 77
婴儿剃头分喜糕 78
婴儿择日抓周礼 79
祝儿健步“割脚筋” 80
外婆送来“状元灯” 81
牙牙学语先“领名” 82
婴儿穿戴绣“虎头” 83
乞拜神为寄儿女 84
做寿、禳寿和避寿 85
祝寿喜选“寿桃包” 86
生日吃碗“太平面” 87
做寿一起不能断 88
“送十”礼品要“十全” 89
做客只在厅堂坐 93
人际交往 93
请帖送人忌托转 93
客到先敬递茶水 94
宴席上有“坐大位” 95
送别饯行和接风 96
设宴洗尘“脱草鞋” 97
盘碗重叠有讲究 98
作客要携“面前包” 99
首次拜访“见面礼” 100
牢记喝人一杯茶 101
送客必须送出门 101
哪些东西不赠人 102
鞠躬、顿首有区分 103
断物为誓表清白 104
放炮也表“赔不是” 105
应允人家要践诺 106
全席待客表敬重 107
太平燕和炒线面 108
重啜、吃好和“一骗” 109
称谓绰号 113
雅称“夫君”俗“唐铺” 113
夫称妻子为“官娘” 114
媳称公公为“老官” 115
媳称婆婆为“大家” 116
对人称妻为“拙荆” 117
兄弟之妻称“母婶” 118
“皇考”避讳改“显考” 119
姐夫妹夫称“同门” 119
祖、曾祖、高祖之称 120
父母称谓有区分 121
子为二世孙三世 122
外甥、外甥孙称呼 123
亲家称谓姻兄弟 124
姨妈不是亲家姨 125
过继称为承嗣仔 126
兼祧有别过继子 127
“乞养仔”和“压花?” 128
姐有姐丈妹有倩 129
随儿孙称呼示尊 130
称呼自家长辈加“家” 131
诸人仔和诸娘人 132
唐部人和唐部仔 133
福州话中我、你、他 134
福州“义仔”是“干儿” 134
教师、医生称“先生” 135
吝啬人称“贻顺哥” 136
福州“光棍”称骗子 137
恶作剧者号“郑堂” 138
扒手俗称叫“拨马” 139
?仔不是称歹仔 140
店家分老板、伙计 140
说“唐乌龟”到“戴绿帽” 142
看命先生半路死 143
“十番”俗称“十番伬” 143
祈年迎新福满门 147
岁时节俗 147
序拜贺年着新装 148
拜年掏橘又掏钱 149
正月初一“斗夜灯” 150
正月初一禁忌多 151
初二船妇来贺年 152
立春节俗尝“春饼” 153
正月会亲饮春酒 154
正月初四称“开假” 155
正月初五“上斋门” 156
正月初七“人补命” 157
正月祠堂赛“摆暝” 158
元宵节俗食“元宵” 159
上元热闹看鳌山 160
游灯喜煞观灯人 161
元宵村俗看“新人” 162
廿九要过“拗九节” 163
二月二俗食“粿饵” 164
踏青游山喜野炊 166
禊饮古俗话流觞 167
村俗要吃“凊饭?” 168
三月三荠菜插门 169
清明时节泪纷纷 170
清明祭祖“肉夹饼” 171
四月学塾“扛斋”俗 172
立夏节俗煎夏饼 173
龙船鼓响兔“爆肚” 174
端午结粽看龙船 175
龙舟竞渡鸭夺标 176
儿童乐系五色线 177
五月五有“午时书” 178
菖蒲青艾插门户 179
关老爷的“磨刀水” 180
端午习俗用雄黄 181
六月初六“犬洗汤” 182
七夕女儿忙“乞巧” 183
中元节俗“烧楮衣” 184
“七月半”祭祖制? 185
大暑时节好饮冰 186
城乡月饼俗不同 187
中秋互赠“中秋饼” 188
重阳节吃“九重粿” 189
社日扶得醉人归 190
十月十五下元节 191
冬至夜长床铺垫 192
冬至分?寿入祠 193
扫尘洗厝好过年 194
祭灶分有素与荤 195
过年还有做“小岁” 196
除夕合家庆团圆 197
春节迎新贴春联 198
除夕古俗“放火爆” 199
除夕讲究“讨彩头” 200
商家摆出“尾牙宴” 201
立春民间迎春牛 205
四季农务 205
雨水时节农事多 206
惊蛰节气雷声响 207
春分昼夜相平分 208
清明时节插秧忙 209
谷雨一来雨水多 210
立夏时节豆已熟 211
小满收麦忙又忙 212
芒种已入梅雨季 213
夏至除草碾白面 214
小暑入补吃羊肉 215
大暑节俗尝荔枝 216
立秋秋烘热煞人 217
处暑一过脸觑厝 218
晚稻“不吃”白露屎 219
秋分时令果子多 220
寒露一来备秋收 221
霜降节气秋已深 222
立冬时节田间空 223
小雪开始种小麦 224
大雪只能种大麦 224
冬至内犁田犁金 225
小寒正值“三九”时 226
大寒冻冬上“牛衣” 227
丧俗葬仪 231
避“死”用语只讲“生” 231
买棺材和搬寿板 232
九十以上“欢喜丧” 233
丧家首事是拆帐 234
丧家必须先“挂白” 235
寿终正寝和“饲面” 236
遗体脸部罩白纸 237
亲属忌泪洒遗体 238
儿孙披麻和戴孝 239
白带红带怎么羁 240
外家人当“棺材主” 241
灵前桌和灵前火 242
灵前饭和灵前钱 243
死亡七日要“做七” 244
女儿“六七”送“六旬” 245
“做七”日子有“拔除” 246
奠品送在出丧前 247
讣告、挽联和诔词 248
奠礼古时称为“赙” 249
开吊改为追悼会 250
男左女右有区分 251
设祭家堂请“上孝” 252
拍阴调和奏哀乐 253
柴郎罢和竹娘奶 254
彩旗前引和花圈 255
出丧男前女在后 256
遗像摆在“龛轿”里 257
哭丧词和录音机 258
“跋禳抬”和“上马祭” 259
开路祭和拦路祭 260
送葬区别棺前后 261
入圹以后齐吃? 262
合葬墓式有多种 263
土埋墓和青石墓 264
回龙换装有讲究 265
回龙提水壶、松枝 266
回龙要踩“过火草” 267
丧家宴席上羊肉 268
葬三日后为“福山” 269
丧家百日内办喜 270
孝男百日才理发 271
丧家不做?、粽、糕 272
忌辰烧纸祭先人 273
信仰俗例 277
年年节节敬祖宗 277
贴门神和贴“福”字 278
从土地公到“地主” 279
家逢大喜“谢天地” 280
村社自有“地头神” 281
临水奶保妇护婴 282
妈祖和妈祖信仰 283
“四月八”崇尚放生 284
迎泰山和迎城隍 285
濂浦泰山宋帝君 286
尚书庙和躲债戏 287
灶君信仰在民间 288
七月卅做?忙 289
四月十四吕祖诞 290
裴仙宫内一古榕 291
台江商帮修庙宇 292
白马王庙社火红 293
水涨古殿形“钱潮” 294
吃早斋和吃长斋 295
添油献花表虔诚 296
领回“乡间包太平”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