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为情境化教与学而设计课程 1
第一章 为什么要为情境化教与学而设计课程与教学? 3
情境化教与学的概念、历史和哲学基础 4
什么是情境化教与学 5
情境化教与学的历史和哲学根基 6
课程审阅 8
课程制图 9
课程联合 11
本质问题 13
参考文献 15
推荐读物 16
第二章 从“本质问题”到“目的概述” 17
课程的取向 18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19
认知发展过程取向 21
个人适应取向 22
社会适应/重建取向 24
情境化教与学和课程取向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模式概述 29
泰勒原理 29
Tyler的四个问题 30
Wiggins和Mctighe的反向模式 33
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 34
参考文献 36
第四章 为情境化教与学而设计课程 37
开发有意义的目的概述 39
制作概念图 40
界定课程单元和撰写单元学习结果 40
为课程选择序列 43
提出评价策略 45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6
测量、评估和评价 46
参考文献 48
第五章 知识:情境中的概念和事实 49
有关概念的思考 49
对概念的理解 50
概念的属性 50
概念的类型 51
概念图 53
概念图的例子 55
知识的其他形式:原理和事实 58
参考文献 60
课程结果 61
第六章 结果和评价之间的关联 61
课程结果的分类 62
Bloom的目标分类学:一种分类框架 64
Gagné和Briggs的“习得能力” 67
Posner和Rudnitsky的模式 72
结果和评价之间的关联 75
参考文献 79
第七章 情境化教与学的主要模式 81
情境中社会问题的解决 81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课程设计 83
服务性学习 85
参考文献 88
第二部分 为情境化教与学而设计教学 89
第八章 为情境化教与学而创建教学单元 91
运用行为主义或建构主义的方法设计单元/课例 93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和另类模式 95
5E学习循环模式 97
服务性学习模式 98
基于项目的课例模式和基于问题的课例模式 100
合作学习:Jigsaw模式 102
参考文献 104
第九章 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之间的关联 107
分析教学设计的阶段 108
前评价和后评价的重要意义 108
界定学生的学习结果 110
教学顺序 112
课例的导入阶段 113
课例的发展阶段 114
课例的结束阶段 117
参考文献 119
第十章 创造学习环境 121
概念获得模式 124
诱导模式 126
小组调查模式 127
探究模式 129
合作研讨模式 131
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 133
为有效教学而运用这些模式 135
参考文献 136
附录A 课程设计样例 137
附录B 教学设计样例 159
附录C 有关基于学科的学习资源的网站 205
译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