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安理学概说 1
第一节 新安理学成派之说的由来 2
第二节 新安理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发展阶段 7
第三节 新安理学长期兴盛的原因 9
第二章 新安理学的形成 17
第一节 宋室南渡后的新安 18
一 汉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进一步转移 18
二 大族入迁与新安文化的发展 21
三 地方政府之文教政策 24
四 从“武劲”到“文雅”的风尚变迁 26
第二节 理学从“关洛”到新安 29
一 朱熹与婺源朱氏家族 29
二 朱熹与新安学术 34
三 新安理学之学术渊源 38
第三节 南宋新安理学的特点 42
一 朱子学在学派中的中心地位 42
二 “养性”与“入世”的和谐统一 44
三 攘斥佛老的心态和行为 46
第四节 程大昌及其理学思想 48
一 三朝经世名臣 48
二 学术思想的特色 51
三 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56
第五节 南宋新安其他著名理学家 58
一 吴儆的学术思想 58
二 朱熹师友及其学术思想 65
三 朱熹门人及其学术 70
第三章 新安理学的发展 79
第一节 朱熹之后的理学发展趋向 80
第二节 元代新安理学家的学术活动 84
一 维护朱子学的纯洁性 84
二 讲学授徒 著书立说 86
第三节 元代新安理学家的政治态度 90
第四节 元代新安著名理学家及其学术 92
第四章 新安理学之盛极复衰 115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新安理学 116
一 “求真是之归”的治经指导思想 116
二 由元入明新安理学三大家之拯衰起微 121
三 明前期的其他新安理学名儒 155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新安理学 161
一 程曈及其《新安学系录》 161
二 程敏政及其学术思想 168
三 明中后期的其他新安理学名儒 186
四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影响 192
第五章 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 199
第一节 新安理学终结的外因和内因 200
一 清初学术从“宋学”到“汉学”的变化 200
二 新安理学阵容的萎缩和分化 203
第二节 新安理学的殿军——江永和程瑶田 209
第三节 戴震及其皖派经学的创立——新安理学的终结 214
第四节 新安理学的馀绪——绩溪礼学“三胡” 224
第六章 新安理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229
第七章 新安理学与徽州社会 243
第一节 理学与徽州宗族社会 244
第二节 理学与徽州商人文化 254
一 理学与徽商的经营理念 255
二 理学与徽商的价值取向 260
三 理学与徽州商人人格 263
第三节 理学与徽州女性“节烈”之风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70
后记 278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