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茶叶行业九大密码 2
第一章 “圈智”为王,迎战“三圈时代” 2
中国茶叶行业进入”三圈时代” 2
抓住“五个‘得’”快速构建品牌竞争优势 4
从三方面构建卖茶的“战略圈” 6
第二章 前车可鉴,远离“质价陷阱” 10
什么是“质价陷阱” 10
如何远离“质价陷阱” 12
第三章 茶叶营销的九大误区 16
误区一:空谈“茶文化” 16
误区二:似是而非的“跟风行为” 17
误区三:动辄“从零开始” 17
误区四:过度包装 18
误区五:热衷于“搭便车”,茶叶品牌“山寨化” 18
误区六:轻率动用“六个一”工程 19
误区七:销售员不懂销售 20
误区八:广告雷同 20
误区九:打算过精,因小失大 21
第四章 以“合”为贵,“慧战”国外品牌 23
国门之内的“国际竞争” 23
以“合”为贵,要把握七个要领 24
反思星巴克,“战友”还是“对手” 27
第五章 步步为营,巧用传统文化 30
分六个步骤利用传统文化 30
《茶经》和立顿谁更重要 32
第六章 见微知著,冷观热点 34
热点一 中国茶当戒自伤 34
热点二:借势世博,自己不能““浅薄” 36
热点三:低俗炒作,对品牌“大没好处” 37
热点四:茶叶“争上市”,不能忘记“争上山” 38
热点五:龙井“领跌”,可换来茶业“领涨” 40
第七章 壮士断腕,根治五种“疾病” 42
第一种“疾病”:名称乱 42
第二种“疾病”:内涵繁 43
第三种“疾病”:传播弱 43
第四种“疾病”概念糊 44
第五种“疾病”:心智虚 44
第八章 “双管齐下”,坚持铲除“毒茶” 47
“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 47
要为三类人敲响警钟 48
第九章 返璞归真,未来“三看”农村 51
一“看”茶叶的本质 51
二“看”卖茶的本质 52
三“看”茶文化的本质 54
中编 茶叶产地四大走向 58
第十章 谋定后动,一朝“茶翅高飞” 58
策略视角地方政府要先念好“三五经” 58
心态视角:拿捏好“面子”和“肚子”之间的分寸 61
综合视角:做茶叶公共品牌,最好别随意整合 63
第十一章 厚积薄发,乘势“后来居上” 65
省级视角:贵州茶叶为什么不显“贵” 65
县级视角:霍山黄芽要“磨刀霍霍”了 67
综合视角:后来居上急需“无中生有” 69
第十二章 打破格局,造势“惊艳亮相” 71
省级视角:湖北茶叶急需三个“北” 71
市级视角信阳毛尖要走“五‘尖’道” 74
综合视角:“惊艳亮相”尚需“一步登天” 75
第十三章 居安思危,保持“茶业长青” 78
品种视角“大红袍”会不会沦为“大红泡” 78
品牌视角:安吉白茶六大“优”与“忧” 80
对比视角:安吉白茶与安溪铁观音,谁更“安” 86
综合视角:谨防茶叶品牌的“沦落” 88
下编 茶叶企业四大命门 92
第十四章 倾听“三声”,卖茶才能“有幸” 92
第一“声”:卖茶等于“叶子换票子”吗 92
第二“声”:花多少钱才能提高茶叶销量 94
第三“声”:卖茶也需要“博眼球”吗 97
第十五章 性命攸关,茶企必须“10问” 100
1问 为什么客人总说我的茶叶贵? 100
2问:为什么第一家店成功了,第二家却失败了? 101
3问:为什么员工留不住,总想跳槽? 101
4问:为什么很多客人进店,却很少有人买茶? 102
5问:为什么导购员说服不了客人买茶? 102
6问:为什么做了促销,茶叶还是卖不出去? 103
7问:互联网是茶叶销售的“新天堂”吗? 103
8问:高峰期后,怎样才能做到“淡季不淡”? 105
9问: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究竟在哪里? 106
10问:有多少茶店要倒闭? 107
第十六章 塑造品牌,尚需“八术”相助 109
第一术:精通茶叶销售 109
第二术:利用免费资源 110
第三术:多用脑子 113
第四术:摆脱“高层断代” 113
第五术:跳出惯性思维 115
第六术:活用“四高法则” 117
第七术:打开五个“心结” 119
第八术:洞察“常见问题” 121
第十七章 经营茶企,老板“七头并进” 125
第一:读懂农民再创业 125
第二:领悟“不怕”与“怕” 125
第三: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128
第四:调整心态,再谋发展 130
第五:主动为员工加薪 132
第六:强化“嫡系部队”之外的信任 133
第七培育“讲真话”的环境 134
后记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