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述 3
第一章 领导的本质、基础与作用 3
第一节 领导的含义与界定 3
官鉴 3
第二节 领导的本质 6
第三节 领导之本 14
第四节 领导的基础和依据 17
第五节 领导的地位与作用 20
第一节 领导主体的概念、特点与构成 24
第二章 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 24
第二节 领导角色的含义与构成 29
第三节 领导客体的概念与特征 32
第四节 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的关系 36
第五节 对领导主体的评鉴、监督与管束 38
第三章 领导素质 41
第一节 领导素质的概念与意义 41
第二节 领导素质的特点及相关原理 42
第三节 领导素质的构成 46
第四节 领导素质的主要内涵 50
第五节 领导素质运动 57
第六节 领导群体结构 59
第四章 领导人才 62
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特征、地位与作用 62
第二节 领导人才的构成及有关重要关系 64
第三节 领导人才规律 66
第四节 领导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69
第五节 领导人才的培养与造就 71
第五章 领导环境 73
第一节 领导环境的界定、特点与构成 73
第二节 若干具体而重要的领导环境 76
第三节 领导关系 82
第四节 领导环境与领导的关系 88
第六章 领导体制 92
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 92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 95
第三节 领导体制对领导主体及领导业绩的影响 98
第四节 领导体制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发展规律 100
第五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完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03
第六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科学化的目标和原则 106
第七节 领导体制改革与科学化的关键和对策 108
第七章 领导思维 110
第一节 现代领导思维方法的发展、特点和作用 110
第二节 现代领导思维方法的基本内容 113
第三节 现代领导思维活动的模式 117
第一节 领导者的内涵、职责与角色 127
第八章 领导者 127
第二节 领导者的选用 131
第三节 领导者的权力、权威与影响力 133
第九章 领导决策的基本理论 140
第一节 领导决策的实质与意义 140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原理 143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与步骤 146
第四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与要则 156
第五节 科学决策的方法 159
第十章 领导决策的组织实施 165
第一节 动员 165
第二节 指挥 168
第三节 协调 172
第四节 控制 174
第五节 纠错与追踪决策 180
第十一章 领导的发展与创新 184
第一节 新领导者 184
第二节 新领导定位 189
第三节 新领导方式 193
第四节 新领导文化 200
实例精选 204
领导者勤政务实经典案例 204
近代精典案例 204
先秦至隋唐时期经典案例 227
宋辽金元时期经典案例 234
明清时期经典案例 247
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含义 255
第一章 政治统治 255
政鉴 255
理论阐述 255
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261
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方式和作用 265
第二章 政治管理 270
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含义 270
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275
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284
第一节 政党的含义 294
第三章 政党 294
第二节 政党制度 300
第四章 政治社团 307
第一节 政治社团的含义 307
第二节 政治社团的类型 310
第三节 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15
第五章 政治心理 320
第一节 政治心理的含义 320
第二节 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 324
第三节 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 330
第六章 政治社会化 336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336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339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343
第七章 树立正确观念,加强政治鉴别能力 348
第一节 世界观教育 348
第二节 人生观教育 349
第三节 价值观教育 351
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354
第五节 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357
第六节 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 359
第八章 政治鉴别能力提高的途径 364
第一节 加强理论学习 364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培训 372
第三节 积极进行实践锻炼 378
第九章 政治鉴别能力的培养原则 384
第一节 目的性原则 384
第二节 知行统一原则 385
第三节 全员性、全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387
第四节 层次性原则 388
第五节 与时俱进原则 390
第六节 预防为主原则 391
第七节 循序渐进原则 392
第十章 提高理论水平巩固政治鉴别能力 395
第一节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395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40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404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09
第十一章 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方法 412
第一节 理论教育法 412
第二节 典型教育法 415
第三节 实践锻炼法 417
第四节 批评与自我批评法 418
第五节 自我教育法 421
第六节 预防教育法 424
第一节 崇尚“法治”法律至上 427
第十二章 依法行政能力的原则 427
第二节 慎思笃行防微杜渐 428
第三节 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 431
第十三章 依法行政能力的内容 434
第一节 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434
第二节 人性化执法 435
第三节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438
第四节 团结好同级 441
第五节 领导好自己的下级 442
第六节 理清与亲友的界限 444
第十四章 依法行政能力的途径 446
第一节 向前看——制定“宏伟”目标 446
第二节 向后看——钻研先前“案例” 448
第三节 改善“心智模式”——进行“五商”修炼 450
第四节 借用外脑——别人是借鉴的镜子 456
第五节 “真知来自实践”——进行“干中学” 459
实例精选 462
优秀领导范例 462
腐败分子案例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