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 23
第一节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综述 23
第二节 “小地方,大论题”——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人类学研究基础 29
第三节 研究前提与理论基础 36
第二章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变迁 41
第一节 人民公社时期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 41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50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时期:乡村与供给制度变革 55
小结 67
第三章 连片特困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与农民行为变迁 69
第一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自为能力 69
第二节 农村公共品与农村社会文化的关系 71
第三节 劳动力转移与连片特困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一个山村的个案 80
小结 108
第四章 需求表达的场域:权力控制、供给主体理性与农民的话语权 110
第一节 需求表达理论与本土化 111
第二节 需求表达机制中的政府行为 122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的双重身份与角色博弈 129
第四节 村民理性与需求表达的困境 140
小结 149
第五章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农民增收与农民组织的缺失 151
第一节 农村公共品、社区与供给需求 151
第二节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资本的缺失 157
第三节 劳动力资本、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服务 174
第四节 农产品贸易、供给偏好与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183
小结 193
第六章 农民的生存压力:劳动力转移、公共品共享与农民自为 195
第一节 农民生存压力、公共品供给与个体自为 195
第二节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民的生计调适 198
第三节 流动中的生存压力与远离农村的农民 204
第四节 农民的生存压力与行为调适 210
小结 213
第七章 农民再组织的分析:农民的自为性与实践反思 214
第一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 214
第二节 市场化背景下的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主体的特征 221
第三节 共享:农业合作的优势与弱点 230
第四节 反思:制度缺失、村落松散与农民再组织 239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讨论 241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实证性结论 241
第二节 乡村社会治理的现实评论 246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