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课程研究的探讨 1
20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 3
当代西方课程研究范式 12
生态主义课程研究范式 22
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方法论 34
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论 41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课程研究 49
基于过程哲学的课程论研究 59
课程研究的后现代品性 69
课程论学科发展的方向 76
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 86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109
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120
我国课程研究:由“依附”走向“自觉” 143
课程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反思与进路 151
课程实施研究:理论转向与研究焦点 156
中篇 课程理论的建构 169
课程定义的批判分析 171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重建 187
课程理论模式 194
现代西方课程论流派 199
文化传统与课程价值取向 205
生态主义课程思潮 215
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 224
作为过程的课程愿景:可能与路径 233
协商课程及其后现代本质 244
课程作为文化资本的话语构建机制 255
课程知识与社会意识形式 265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 274
课程结构的意识形态诠释 285
潜在课程 293
学科课程的合理性理解与变革 301
课程政策决策模式 311
课程决定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 322
相互调适取向的课程实施 331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 337
学校课程领导的范式转型 345
下篇 课程实践的慎思 355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 357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369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78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382
课程改革:基于改革方法论的反思 390
新课程改革:中庸哲学的视点 399
课程改革:过程哲学之思 408
课程改革:道家哲学的视点 419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示 430
课程管理改革:中庸哲学的视点 441
社会力量:课程变革的第三领域 448
课程改革:走向学校的重心转移 456
学校文化重建与课程改革 465
教师与新课程实施:基于CBAM的个案分析 475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取向及其特点 488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适应性 503
校本课程发展背景下的课程领导:理念与策略 516
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 525
十年教材建设:成就、问题及建议 536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