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现代教学管理思想 5
第一节 概念表述与特征 5
一 概念引入 5
二 内涵表述 10
三 基本特征 11
第二节 发展轨迹与启示 14
一 解放前的教学管理思想 14
二 建国以来的教学管理思想 17
三 启示 21
第三节 管理观念及体系 22
一 指导思想 23
二 基本规律 25
三 遵循原则 27
四 观念体系 28
第二章 教学管理模式 43
第一节 国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43
一 以适应不同市场经济需要来划分 43
二 以学校管理权力构成来划分 48
三 以教学管理现代化程度来划分 51
四 以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来划分 57
第二节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59
一 集中统一型 59
二 自主型 68
三 过渡型 73
第三节 新模式的构建 74
一 构建原则 74
二 模式框架 76
三 向新模式过渡 79
第三章 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 89
第一节 素质 89
一 内涵与特征 89
二 大学生素质 93
第二节 素质教育 98
一 概念的辨析 99
二 大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101
三 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03
四 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106
第三节 素质教育状况 108
一 国外高校的素质教育 108
二 国内工程本科生的素质状况 117
第四节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121
一 理论依据 121
二 遵循原则 129
三 认清背景 131
四 构建目标体系 133
五 确定战略重点 139
六 “三步走”战略 140
第五节 培养模式 141
一 模式类型 141
二 模式特点 145
三 新模式构建 147
第四章 培养途径与方法 156
第一节 教学计划的制定 156
一 影响因素 156
二 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论应用 160
三 通用模式 169
四 21世纪新模式 175
第二节 课程改革 179
一 树立新观念 179
二 课程变革的原则 183
三 课程建设目标与途径 185
第三节 培养方法的选择 192
一 方法模式的国际比较 192
二 培养方法确定的原则 201
三 培养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202
第五章 实践性教学运行 209
第一节 内涵、模式与功能 209
一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 210
二 实习与实习基地 219
三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225
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230
一 存在问题 230
二 成因分析 235
第三节 改革、建设与发展 238
一 当前的改革与建设 238
二 21世纪的大学实践教学 248
第六章 学科和专业建设与管理 253
第一节 内涵与建设原则 253
一 学科和专业 253
二 学科和专业建设 257
三 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原则 262
第二节 基本情况 266
一 学科建设的一般状况 266
二 专业建设的一般状况 268
三 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动力构成 273
第三节 建设与管理 277
一 完善动力体系 277
二 跨世纪的学科和专业建设 281
第七章 教学质量评价 291
第一节 概念、功能与原则 291
一 若干概念 291
二 功能 295
三 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298
第二节 沿革、类型与方法 301
一 沿革 301
二 类型 304
三 评价方法 306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09
一 设计原则 310
二 设计的主要过程 312
三 评价体系范例 316
四 新形势下的教学评价工作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