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教师培养形态转型: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9
第一节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的体制特征 11
一 封闭性办学体制 13
二 强调“师范型”人才培养模式 15
三 模式陈旧、结构单一的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 16
四 不完善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 21
第二节 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特征 22
一 教育过程一体化与终身化 23
二 培养模式开放化与大学化 24
三 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专业化 26
四 学科知识广博化 27
五 质量评价全员化与制度化 30
六 重反思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第三节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33
一 教育理念的转变:学历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 36
二 办学模式的转变:师范体系发展为综合体系 37
三 培养体系的转变:开放性取代封闭性 37
四 评价方式的转变:发展性评价取代奖惩性评价 38
第四节 开放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仍需时日 40
一 教师教育的边缘化趋势 41
二 教师教育的质量持续滑坡 43
三 教师教育地位应然与实然的落差 45
四 正在成形的教师教育无法支撑基础教育的大厦 45
第二章 痛苦的抉择——师范院校的变革 47
第一节 高师院校转型概述 50
一 根本原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调节 53
二 主要原因: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层次化 54
三 直接原因: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建设 55
第二节 转型期高师院校面临的现实困境 55
一 优势(师范性)不优,劣势(学术性)仍劣 56
二 高师院校经费投入有限 57
三 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58
四 专业设置“附属化” 59
五 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 59
第三章 教师培养机制转型:从“师范性”到“综合性” 61
第一节 高师院校转型的三个层面 62
一 外缘机制转型层面(机构转型) 64
二 中缘机制转型(学科与专业转型) 65
三 内缘机制转型(课程的转型) 67
第二节 高师院校的生命在质量 69
一 调整学科结构,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 70
二 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 71
三 立足基础教育,落实教师教育一体化 73
四 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教师认证制度 75
五 优化专业教师队伍 76
第四章 培养目标转型:从“对象范本化”到“教师专业化” 78
第一节 专业化: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79
一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79
二 教师专业化的缘起与发展 81
三 教师专业化的意义与作用 83
第二节 问题与差距: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84
一 专业意识缺乏 85
二 专业发展基点偏差 86
三 专业发展基础薄弱 86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转型期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选择 88
一 一体化规划教师教育,推进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89
二 改革教师教育管理体制 90
三 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93
四 重视教育硕士学位建设 94
五 健全教师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95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构建 98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一——专业知识的建构 102
一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和基本依据 102
二 转型后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103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二——专业道德的养成 106
一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 107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111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三——专业能力的提升 115
一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结构体系的重构 117
二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培养途径 125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四——教师行为的养成 127
一 教师行为概述及本质 128
二 教师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132
三 确立对话式教学行为 134
参考文献 137
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