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道路的历史 3
第1章 道路简史 3
1.1 古代道路 3
1.2 近现代道路 7
1.3 历史回顾 13
第2篇 路面类型与材料 17
第2章 路面类型 17
2.1 沥青混凝土路面 18
2.1.1 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19
2.1.2 全厚式沥青路面 22
2.1.3 永久式沥青路面 23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24
2.2.1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26
2.2.2 钢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27
2.2.3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28
2.2.4 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 28
2.3 复合式路面 29
2.4 其他路面 30
2.4.1 沥青贯入碎石 30
2.4.2 沥青表面处治 31
2.4.3 砌块路面 31
2.4.4 联锁块路面 32
2.4.5 碎石路面 32
2.4.6 手摆片石 33
第3章 路面材料 34
3.1 路基土与基层粒料 34
3.1.1 力学行为特征 35
3.1.2 回弹模量 36
3.1.3 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37
3.1.4 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 39
3.1.5 其他力学指标 40
3.1.6 塑性变形预估 41
3.1.7 稳定土 42
3.2 集料 43
3.2.1 理化性能 44
3.2.2 集料的级配 47
3.3 沥青混合料 49
3.3.1 沥青PG分级技术 49
3.3.2 沥青混合料的模量 51
3.3.3 疲劳性能 55
3.4 水泥混凝土 57
第3篇 路面损坏与鉴别 61
第4章 沥青路面损坏现象与鉴别 61
4.1 裂缝 62
4.1.1 疲劳裂缝和碎裂 62
4.1.2 纵向裂缝 64
4.1.3 横向裂缝 65
4.1.4 块裂 66
4.1.5 反射裂缝 67
4.1.6 边缘裂缝 68
4.2 变形 69
4.2.1 车辙 69
4.2.2 推挤和拥包 71
4.2.3 沉陷 72
4.3 表面缺陷 72
4.3.1 泛油 72
4.3.2 松散和坑洞 73
4.3.3 露骨和磨光 74
4.3.4 修补与补丁损坏 74
4.4 其他损坏 75
4.4.1 水损坏 75
4.4.2 路肩与车道落差和分离 77
第5章 水泥路面的损坏与鉴别 78
5.1 裂缝 79
5.1.1 角隅断裂 79
5.1.2 纹裂 80
5.1.3 纵向裂缝 81
5.1.4 横向裂缝 82
5.2 接缝损坏类 83
5.2.1 填缝失效 83
5.2.2 啃边 84
5.3 表面缺陷 85
5.3.1 网裂 86
5.3.2 脱皮 86
5.3.3 磨光 87
5.3.4 掉粒 87
5.4 其他损坏 88
5.4.1 拱起 88
5.4.2 唧泥 89
5.4.3 错台 90
5.4.4 传力杆失效 91
5.4.5 修补与补丁损坏 91
5.4.6 车道与路肩高差或分离 92
第6章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与鉴别 93
6.1 裂缝 94
6.1.1 横向裂缝 94
6.1.2 纵向裂缝 95
6.1.3 纹裂 95
6.2 表面损坏 96
6.3 其他损坏 96
6.3.1 冲断 96
6.3.2 横向施工缝损坏 97
6.3.3 车道与路肩高差或分离 98
6.3.4 拱起 99
第7章 路面状况评价 100
7.1 路面损坏状况评价 100
7.1.1 现时服务指数PSI 101
7.1.2 路面状况指数 105
7.2 平整度评价 105
7.3 抗滑能力评价 105
7.3.1 抗滑能力测量 106
7.3.2 抗滑能力与路表纹理的关系 108
7.4 结构承载力评价 108
7.4.1 路面结构承载力试验评价方法 108
7.4.2 弯沉的影响因素 109
第4篇 路面损伤分析 113
第8章 沥青路面损伤分析 113
8.1 非荷载相关型损坏分析 113
8.1.1 非荷载相关裂缝分析 113
8.1.2 反射裂缝 117
8.1.3 沉陷分析 119
8.1.4 泛油、松散和坑洞分析 119
8.1.5 路肩与车道落差 122
8.1.6 水损坏 122
8.2 荷载相关型损坏分析 132
8.2.1 沥青路面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 132
8.2.2 温度影响 146
8.2.3 交通荷载 150
8.2.4 疲劳裂缝分析 155
8.2.5 车辙研究历程 158
8.2.6 车辙分析 167
第9章 水泥路面损伤分析 183
9.1 接缝相关的损坏分析 183
9.1.1 接缝的构造 183
9.1.2 填缝失效 187
9.1.3 唧泥和错台 188
9.1.4 传力杆损坏 191
9.1.5 拱起 193
9.1.6 啃边 194
9.1.7 横向施工缝损坏 194
9.2 材料相关的损坏分析 195
9.3 荷载相关的损坏分析 196
9.3.1 刚性路面的应力和弯沉 196
9.3.2 角隅断裂 205
9.3.3 纵向和横向裂缝 205
9.3.4 冲断 209
第5篇 路面设计 213
第10章 路面设计的发展 213
10.1 设计方法的类型 213
10.2 著名的试验路 215
10.2.1 Maryland试验路 215
10.2.2 WASHO试验路 217
10.2.3 AASHO试验路 218
10.2.4 SHRP计划与LTTP路段观测 220
10.3 设计方法分析 220
10.3.1 设计参数 221
10.3.2 路面设计 223
10.3.3 理论验算 228
10.3.4 经济比选 229
10.4 路面分期建设 229
第11章 路面设计要素 231
11.1 交通分析 231
11.1.1 轮载分析 231
11.1.2 轴载分析 234
11.1.3 组合分析法 237
11.1.4 交通量分析 237
11.2 环境分析 241
11.2.1 温度 241
11.2.2 湿度 245
11.2.3 自然区划 245
11.3 路基分析 246
第12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247
12.1 AI设计法 247
12.1.1 设计标准 247
12.1.2 交通分析 248
12.1.3 材料特性 249
12.1.4 环境影响 252
12.1.5 设计方法 253
12.2 AASHTO设计法 258
12.2.1 设计参数 258
12.2.2 设计方程 260
12.2.3 有效路基回弹模量 262
12.2.4 结构数 263
12.2.5 厚度设计 267
12.2.6 主要贡献 269
12.3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法 271
12.3.1 设计标准 271
12.3.2 路表弯沉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272
12.3.3 轴载换算 273
12.3.4 材料参数 275
12.3.5 厚度设计 276
12.4 设计结果比较 277
第13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278
13.1 AASHTO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279
13.1.1 设计方程 280
13.1.2 路基反应模量 283
13.1.3 设计参数 287
13.1.4 设计过程 288
13.2 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288
13.2.1 设计标准 288
13.2.2 交通分析 291
13.2.3 环境影响因素 292
13.2.4 材料特性 293
13.2.5 厚度设计 295
13.3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298
13.3.1 设计参数 298
13.3.2 设计标准 300
13.3.3 设计方程 301
13.3.4 设计过程 303
13.3.5 实用性能评价 304
第14章 路肩设计 305
14.1 柔性路面的路肩设计 305
14.1.1 偶入交通量 305
14.1.2 停车频率 306
14.1.3 路肩的厚度设计 306
14.2 刚性路面的路肩设计 307
14.2.1 水泥混凝土路肩的类型 307
14.2.2 路面与路肩的接缝 307
14.2.3 路肩的厚度 308
第15章 排水设计 309
15.1 水的运动 309
15.2 治水方法 310
15.2.1 防水与路表排水 310
15.2.2 路面内部排水 311
15.3 排水材料 312
15.3.1 集料 312
15.3.2 土工织物 315
15.3.3 水管 316
15.4 内部排水设计 316
15.4.1 流量估计 317
15.4.2 排水设计 321
参考文献 325
致谢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