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帝国的大学 1
第一章 帝国大学前史 6
一、国际环境与日本 6
二、东京大学成立之前 11
三、“日本版高等专科学校”群的形成 19
四、派遣留学生与培养教员 22
五、《教育令》与美国模式 25
六、组建东京大学 29
七、“高等专科学校”群的衰落 33
八、人才的“简易速成” 36
九、另一类专门学校群 39
十、法学类私学登上舞台 43
十一、“明治十四年政变”的冲击 48
第二章 帝国大学的成立 54
一、帝国大学的诞生 54
二、教员集团的形成 59
三、帝国大学的特权 62
四、“高等中学校”的创立 67
五、官立专门学校群的形成 72
六、国家考试与专门学校 79
七、医疗类人才的培养 82
八、中等教员的培养与审定制度 86
九、法学类私学与国家考试 89
十、立志成为大学的私学 94
第三章 组建帝国大学 99
一、诸学校令案与高等教育 99
二、学制改革讨论的起始 102
三、井上毅的“高等学校”构想 107
四、学位制度与学术贵族 113
五、研究生院、学会与学术杂志 117
六、讲座制与帝国大学 120
七、教授集团的形成——理工类 124
八、教授集团的形成——文史类 129
九、学术与教育的垄断体 133
十、“学历贵族”的培养与供给 135
十一、人才培养与帝国大学的功能 141
第四章 专门学校群像 145
一、高等学校专门学部的没落 145
二、工业化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149
三、高等商业与“民间”需求 151
四、农业类人才的培养 153
五、中等学校教员与高等师范 155
六、医、齿及药学类专门学校 158
七、中等学校教员的培养与私学 164
八、宗教类私学群 167
九、女子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 173
十、法学类私学的盛衰 178
十一、私学的合作及挑战 186
第五章 “私立大学”的登场 192
一、成长中的私立高等教育 192
二、讲义录与启蒙时代 197
三、学生的社会出身 200
四、法学类私学的毕业生 203
五、高等学校与专门学校之间 210
六、学制改革讨论的展开 212
七、两大改革构想 216
八、《专门学校令》的颁布 221
九、“大学名称”的获取战略 226
十、“私立大学”的真相 231
第六章 “东西两京的大学” 237
一、官立诸学校的增设 237
二、中学校毕业生的升学状况 240
三、财政困难和帝国大学 244
四、京都帝国大学的创设 248
五、发起挑战的“西京的大学” 253
六、高等学校增设问题与考试竞争 259
七、帝国大学与高等学校之间 264
八、东西两京大学之比较 270
第七章 对帝国大学的挑战 278
一、札幌农学校的帝国大学化 278
二、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的升格运动 283
三、大阪医学校的挑战 289
四、庆应义塾的大学志向 293
五、早稻田与“事实上”的大学 300
六、学制改革讨论的展开——高等中学校构想的挫败 306
七、学制改革讨论的展开——“大学校”构想的出台 312
八、菊池大麓的学制改革论 314
九、学艺大学校与“修养” 317
十、美国模式的夭折 322
第八章 欣欣向荣的专门学校 325
一、《专门学校令》之精神 325
二、实业专门学校的发展 329
三、从业考试与医疗类专门学校 338
四、宗教类私学的现实 343
五、苦苦挣扎的女子专门学校 348
六、法学类私学的综合化 352
七、从法科到商科 357
八、私学经营的现实——学生与教员 362
九、私学经营的现实——法人化与资金 368
第九章 序列构造的形成 372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 372
二、序列与排名的构造 377
三、四所帝国大学 383
四、帝国大学之间的排位 389
五、分栖共存的构造 392
六、毕业生的社会分配 396
七、职业的世界——明治三十年代 399
八、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出现 405
九、学校评判记 408
十、“各大学毕业生月旦” 411
第十章 《大学令》的成立 418
一、临时教育会议的设立 418
二、年限缩短及高等普通教育 422
三、从大学预科到高等普通教育 425
四、高等普通教育与社会阶层 428
五、帝大派的反击 432
六、大学教育与专业教育 437
七、帝国大学的改革 444
八、大学的自治与学问的自由 449
九、《大学令》、《高等学校令》的成立 456
终章 大学的诞生 464
一、大学的设立 464
二、官立大学的升格 471
三、私立大学的故事 478
四、资金与捐助 485
五、另一个“大学诞生”的故事 492
后记 497
引用·参考文献 500
译后记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