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择校的政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4191809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聚焦于我国义务教育择校这个“老大难”问题,主要探讨中央近年来一系列治理政策如何在地方和基层学校被贯彻执行的情况。作者从阐释性政策分析取向出发、借助“社会现象学—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长三角G市的个案研究显示,文本中的政策意图与实践中的治理政策总是存在一定“阐释和行动”空间——一个由个人主观认知倾向、群体互动模式以及社会制度情境交织而成的“意义脉络”。正是基于不同的意义脉络,官方、校方和家长等不同的行动者才对择校现象的判断不尽相同、对政策的解读迥然有别、采取的行动也相去甚远;政策的重要性被“稀释”,成效也被“冲淡”,择校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

第一章 择校“乱象”及其治理研究 1

第一节 义务教育“择校热”及其治理 1

一、义务教育择校“乱象丛生” 1

二、择校治理的“胶着”生态 6

第二节 政策实施的视角与分析框架 10

一、聚焦“实施”:直面治理中的复杂性 10

二、如何解读“实施”:一种阐释分析的视角 14

三、本书的分析框架与篇章结构 18

第二章 G市的城市化、义务教育现代化与“小升初”择校的治理 23

第一节 巨变中的G市:疾速的城市化 23

第二节 G市的义务教育发展与改革 27

一、实施义务教育的“领跑者” 27

二、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与改革 29

第三节 G市小升初“择校热”及其治理 37

一、“择校热”与学校的“冷”和“热” 38

二、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42

本章小结 45

第三章 择校治理政策的本地化:官方的阐释与行动 48

第一节 官员对本地择校问题的“诊断” 49

一、“择校已淡化” 49

二、“名校依旧热” 50

第二节 择校治理政策的官方阐释 52

一、对中央政策导向的普遍认同 53

二、本地的择校治理:“‘优质均衡’与‘多样化’是根本” 54

第三节 从阐释到行动:官方的治理实践 60

一、“表姿态”的实施行动 60

二、多重目标权衡下的实施行动 64

本章小结 71

第四章 择校治理政策的校本化:校方的解读和行动 73

第一节 校方的判断:“择校热”难降温 73

第二节 校方对政策的“情境化”解读 76

一、政策意图还是“良好的” 76

二、名校的担忧:淡化“择校”还是稀释“名校” 79

三、政策不是“铁板一块”:识读“15%”的意义 82

四、抵触教师流动:“但愿没有那一天” 85

五、非热门学校的抱怨:政策的“不到位”与“不合理” 91

六、对政策缺乏信心:择校治理好似“抑制房价” 94

第三节 校方的实施行动:两所学校的个案 95

一、“生源质量管理”的策略 96

二、修炼“内功”:“品牌”的经营与打造 103

本章小结 109

第五章 政策受众的回应:家长的政策认知与行动 112

第一节 家长眼中的择校现象:“常见”与“正常” 112

一、“择校很常见” 112

二、“教育不均衡、择校很正常” 114

第二节 家长对择校治理政策的多样化理解 119

一、部分家长的积极回应:“这样的政策我们很欢迎” 120

二、优势阶层家长:“公平有理”、“选择无错” 122

三、不可尽信其言:政策不过是个“口号” 124

四、名义上的“公平”:不考试,考的是家长 127

第三节 “小升初”家长择校的应对策略 129

一、家长行动的初步分类 129

二、Ⅰ型家长:“买房择校也值得” 132

三、Ⅱ型家长:“要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 136

四、Ⅲ型家长:“这个学校也蛮好” 142

五、Ⅳ型家长:“期待派位,却等来失望” 148

本章小结 154

第六章 人们为何如此实施政策:基于“意义脉络”的阐释 157

第一节 主观意义脉络:三种“政策框架” 158

一、官方:“政绩表现”是当务之急 159

二、校方:“品牌”和“口碑”是学校的生命 162

三、家长:“生活机遇”的竞逐是头等大事 165

第二节 互动情境脉络:实践中的“相互协调” 169

一、“官-校”之间的博弈与默契 170

二、“校-家”之间的博弈和默契 173

三、“官-家”之间的互动、争执与妥协 176

四、各方角色行为的“典型化” 181

第三节 制度情境脉络:国家、市场与文化 184

一、制造“差异”的系统惯性:目标设定、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 186

二、维系“分层”的社会构造:“个体化”转型与“考选”机制 192

三、有碍“均衡”的历史遗产:“择邻而处”与“因材施教” 198

四、有碍“公平”的社会习俗:人情社会中的“学额交换” 200

五、加剧“竞争”的市场力量:“消费者主义”的崛起 202

六、教育仍被市场“殖民”:“GDP主义”政策范式的影响 205

本章小结 209

第七章 择校治理的困局与反思 211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发现 212

一、官方的政策阐释与行动 212

二、校方的政策解读和实施 214

三、家长对政策的认知和应对 215

四、各方如此解读和实施政策的原因 216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219

第三节 政策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222

一、反思择校治理的政策设计 222

二、重塑教育对于国家以及个人的意义 223

三、切实推动薄弱学校的整体改进 225

四、改善学校-邻里的教育和社会生态 227

五、优化择校的社会治理机制 228

参考文献 231

附件一 研究设计 244

附件二 部分受访者与机构的代码明细 256

附件三 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 258

附件四 2010年G市市区小学升初中入学工作意见 260

索引 268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