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李德顺 1
前言 1
上篇 “本体论”的语词和学术流变考释 15
第一章 前提和方法问题 15
一 哲学的中西差异和本书所取的语词权界 15
二 哲学观问题和本书的研究路径 23
三 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和ontology在哲学中的地位 29
四 作为哲学类型的本体论和本书的问题意识 44
五 文本解释学的方法论和本书所持的解释观 55
第二章 “本体论”的词源和汉译 73
一 关于ontology词源和汉译的讨论 73
二 词源和汉译讨论中的相关学理 80
三 本书所建议的术语使用方案 89
第三章 “本体论”的学术流变(上)——从古希腊到中世纪 106
一 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始基”问题 106
二 柏拉图的“理型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上学” 111
三 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中的“实体”问题 122
第四章 “本体论”的学术流变(下)——从近代到现代 127
一 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中的“实体”问题及其内在矛盾 128
二 休谟和康德对“本体论”的诘难 132
三 黑格尔哲学的“本体论”性质 136
四 “本体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遭遇 141
五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历史命运和基本特征 157
下篇 马克思哲学对“本体论”的批判所展示的哲学新方向第五章 哲学中革命变革的起源——马克思哲学的发生学考察 165
一 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前期准备 167
二 从“自我意识”到“此岸世界”——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71
三 “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巴黎手稿》和《神圣家族》 185
四 “人的感性活动”与“现实生活”——《提纲》和《形态》 194
第六章 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前提——传统哲学观批判 202
一 传统哲学观批判的案例分析 202
二 马克思哲学观的本质之点 215
三 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和当代确认 220
四 评传统教科书的哲学观 226
第七章 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 237
小引 关于“世界观”的概念 237
一 自然:在什么意义上是“现实的” 240
二 社会:为什么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47
三 人:只有作为结果才能成为前提 252
四 实践:一种新的哲学视界 261
五 对几种观点的辩驳 270
附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分歧与出路 275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