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建议 2
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多方“给力”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0
关于城乡规划等若干问题的建议 14
我国“三农”项目资金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6
加快川滇黔接壤地带区域开发 17
城镇化建设要有长远眼光 19
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养老保障机制的关系 21
设立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23
调整、优化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取向 25
实施国家县域开发推进战略 27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9
农业现代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几个关键问题 30
希望村村通公路政策能够延续 31
推进城镇化需要注意速度 32
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工作 33
区域协调需先协调人才分布 34
新农村建设是今后三十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35
解决“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36
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 38
把统筹城乡发展落到实处 40
农用土地的托管与租赁经营 41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几点建议 44
以集群化形式加快发展县域“块状经济” 45
农村发展的相关趋势及对策 46
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我国城镇化多元发展模式 49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51
建设一批中心城镇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52
城乡一体创新路,公共服务均等化 55
实施长三角北翼发展战略 56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57
“三农”工作的“一、二、三、四” 58
城市建设与规划应考虑现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9
希望“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农村问题 59
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 60
应实行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60
建设现代新农村的几点想法 61
城市规划应该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及时调整 62
严控城镇规模 珍惜每寸土地 62
我国基本农田实行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 64
推进城镇化应解决好农村的四大难题 65
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66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70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70
居安思危,稳定发展农村粮食产业 72
制定和实施强农政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75
“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必须重视的几大问题及对策 77
加强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扶持 82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 84
加强互联网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发挥互联网在构建和谐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85
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88
解决当前民营企业“民工荒” 93
加强电网建设 94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96
信息化应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98
积极推进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 99
“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要做到“三个面向”和“三个优化” 101
要重视交通发展阶段的转变 102
加大我国水利建设力度 105
划分类别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107
遏制我国水旱灾害的根本之策 108
要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指导力度 109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111
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几点意见 113
实行“计划捕鱼”政策 115
规范粮食收购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16
支持软件业发展 118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19
加大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19
加快国家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120
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22
采取超常规的战略模式发展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技术 123
加强现代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 125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126
规范农村市场 127
提高高级精密仪器的国产化水平 128
明确物联网发展产业技术路线图 128
推进电信融合发展与重组创新 130
有重点地建设基础设施 131
提高军工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131
让公共交通更加合理 133
搞出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133
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 134
把设计理念融入“中国制造” 135
大力发展国际旅游 136
文化产业须循序渐进 137
加强交通的现代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137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点意见 138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140
把公交优先战略落到实处 141
建议重视冶金工业发展 141
三、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144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 144
改革科技体制、重视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14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50
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强国 153
遏制“高考移民”现象 158
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 159
完善新能源人才培养体系 设立新能源科研机构 161
为海外高端人才提供空间 163
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政策扶持力度 164
加快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165
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167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 168
普九、降高、改大、改课 分类、终身、因材施教 171
做好保障措施 加快科技创新 173
不拘一格降人才 173
改善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 175
提高专利转化率 177
对我国职业教育问题的建言 178
加大科研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179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180
以媒体试验室模式推进国家软实力快速提升 181
加强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81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182
加大对普通院校的经费投入 183
建议我国“十二五”规划加大科学技术研究投入 184
“十二五”规划建议 187
推进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 188
“十二五”规划需加强重大科技对策的研究 189
中小学教育要因材施教 191
加强县城中小学建设 192
增强大学科研活力 192
大力发展中国技工教育 193
建立科技发明交流平台 194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95
加大教育投入 197
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活动 198
关爱贫困地区教师 198
培养人们学习的兴趣 199
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200
改善边远山区的教育 201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202
改革职业教育管理机构 205
构建国家“十二五”教育扶贫机制 206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10
加大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 210
促进能源节约的几点建议 212
中小河流治理要以形成常年径流为目标 217
建议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环节 218
推动农业、农村生态化发展 220
发展可再生能源应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 222
黄河三角洲开发应注重夯实抗灾减灾基础 227
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建设,遏制西部荒漠化 229
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分布 230
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231
关于制定“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建议 233
促进节能的几点措施 236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综合性多样化进程 238
利用大型矿作为战略储备重点 239
实行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节约措施 240
关注中小流域治理问题 240
加强生物质资源开发和利用 243
控制水污染物总量排放 244
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246
加大力度支持采矿选矿废渣资源综合利用 249
对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50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自然灾害 25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项建议 254
建立垃圾处理厂 发展循环经济 255
转变资源管理机制 255
理顺绿化体制 建设绿色中国 257
送肥下乡使城市更美丽 259
调整和完善南水北调工程余(渣)土占地弃置方案 260
加强生态保护,将“退耕还林”改为“退耕种林” 262
实施城市清洁工程 263
树立科学防灾备灾理念 264
综合开发澜沧江流域 267
加快发展“阳光绿色产业” 268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75
加强环保宣传和推广 277
沿太行山脉开展植树造林 278
遏制我国耕地减少的对策 279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82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282
关注青少年健康发展 285
推进网络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87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指挥中心建设 290
采取措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91
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对策 294
大力发展我国“银发经济” 295
分配公平 重中之重 296
为盲人提供无盲的环境 299
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些思考 301
加大农村政策倾斜 支持农村青年创业 304
完善养老保险降低储蓄率 305
大力倡导与扶植发展慈善事业 306
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308
加大公共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309
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311
应该免费向公众提供民生信息 313
实施文化立国战略 314
提高反贫困的实际效果 320
关注残疾人的就业和养老问题 325
彻底铲除“退休制度双轨制” 326
应有效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 327
扩大就业的几点建议 329
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330
解决因失地“农转非”成为“边缘人”群体的问题 331
缩小两极分化 332
创建“百姓文化娱乐休闲中心” 333
加强艺术科学的建设 334
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 336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337
对“十二五”时期卫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343
残疾人在“十二五”时期希望得到的帮助 345
推动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46
促进就业和调整分配关系 349
浅析保障房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351
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研究 大幅提高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额 353
调节收入分配,引领更多人进入创业市场 354
关注老龄化问题 355
计划生育改革势在必行 356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业 356
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358
改革现有公立中医院,创办新型中西医结合试点医院 360
无国界医生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361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362
解决廉租房建设资金筹集难题 364
建设文学强国 364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365
关注就业困难群体 积极开展就业扶助 366
关注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367
便民窗口应倾斜于基层 368
关注残疾人,构建和谐社会 369
出租房屋与房产税 370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几点建言 370
关注城乡“空巢”老年人家庭 372
退休职工养老金问题 375
大力保障食品安全 375
完善医疗卫生和民众健康管理 377
关注社区管理 379
对住房、出行问题的几点建议 379
从根本上稳定人民生活资料价格 380
新农合的起付线能否再降低一些 381
建立强力的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381
尽量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 383
切实保障残疾人生活 384
改革住房投资主体结构 384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85
“十二五”时期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391
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 393
有效监管食品药品安全 394
加强我国预防性疫苗安全性风险措施的思考 396
“十二五”应切实降低房价 398
关于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398
以无障碍建设为核心,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400
我国“十二五”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规划建议 403
让养老服务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 404
六、深化改革开放 408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深化改革 408
聚全民智慧 促改革发展 41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 412
改善农村制度生态 414
医疗、养老及其他相关保障制度有待改善 419
要关注撤乡并镇的后续问题 419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收入分配改革 420
破除垄断 打造服务型政府 421
应特别重视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 423
设立科技创新劳动权,促使企业形成“一企两制” 426
建设质量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428
引入非政府组织,搭建城市基层沟通平台 430
建立政务村务公开长效机制 432
建议“该废则废”,与时俱进 433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几点建议 434
改善外出务工人员管理的建议 436
创立医保、新农合、医疗救助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437
文化体制改革应避免出现偏差 439
加强对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和需求结构协调问题的研究 439
完善现行总部经济税收相关政策 446
缩小分配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447
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党政办公楼等公房 451
“林权制度改革”要谨慎 453
七、其他 456
对“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的建议 456
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的建议 461
关于政府绩效、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的建议 463
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科学和谐发展 464
加强消防安全 464
重建政府信誉的建议 466
高度重视各行业的心理辅导干预 467
怎样拒腐防变 468
提高政府公信力,发挥媒体作用 470
乡镇主要领导不宜从上级机关下派 472
加强农村规划立法 473
“十二五”规划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474
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十六个建议 476
对“十二五”规划的几点建言 478
对“十二五”规划的若干建言 482
对教育、医疗、养老、节能等问题的建议 483
对“十二五”时期若干问题的建议 484
“十二五”规划之百姓建议 486
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487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489
对“十二五”规划几个方面的建议 490
对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491
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495
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座谈会建言摘编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