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思维科学释义 4
一 什么是思维科学 4
(一)思维的多义性 4
(二)钱学森思维科学中的思维的特殊性 6
(三)什么是思维科学 7
二 思维科学的结构 9
(一)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的总体论述 10
(二)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思维学 12
(三)思维科学的技术科学 41
(四)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工程技术) 46
三 思维科学的功能 51
(一)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1
(二)思维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和实践过程的辩证性 53
(三)思维的网络层次性 59
第二章 思维科学定位 62
一 思维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 62
(一)思维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 62
(二)思维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2
二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64
(一)思维科学应当接受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 64
(二)思维科学可以丰富、深化、发展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65
三 思维科学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复杂性科学 67
(一)思维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交叉 67
(二)思维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彼此交融 70
(三)思维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融通 72
(四)思维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协同共进 79
(五)思维科学与交叉科学的相互渗透 82
(六)思维科学之成为综合交叉的复杂性科学的根据 83
第三章 思维科学是历史的科学 91
一 思维科学的历史性 91
(一)客观根源性 91
(二)思维辩证性 93
(三)动态网络性 94
二 思维过程的动态性 94
(一)思维过程是辩证的 94
(二)思维过程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性 95
(三)思维方式的交互性 96
(四)思维方式的融通性 97
三 思维科学与脑科学交互作用的动态性 98
(一)思维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发展的 98
(二)思维科学与脑科学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100
四 思维科学与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辩证性 102
(一)多学科的发展对思维科学的推动 102
(二)思维科学的发展推动多学科的进步 103
(三)思维科学与多学科在综合交叉过程中的辩证前进 103
五 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在人类思维史上的地位 103
(一)纵向上即历史性 103
(二)横向上即共时性 104
第四章 思维方式 106
一 思维方式概述 106
(一)基本的思维方式 106
(二)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107
(三)侧重于应用层次的思维方式 107
(四)本章探讨的内容 107
二 逻辑思维 108
(一)逻辑思维的历史发展 108
(二)现代逻辑思维的思想 110
(三)逻辑思维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112
(四)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113
三 形象思维 114
(一)何谓形象思维 114
(二)形象思维的内容 116
(三)形象思维的方法 123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 128
(五)形象思维的规律 132
(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134
(七)形象思维的意义 137
四 灵感思维 139
(一)什么是灵感思维 139
(二)灵感思维的机制 141
(三)灵感思维的特征 144
(四)灵感思维的规律 145
(五)灵感与直觉、顿悟的关系 147
(六)怎样获得灵感 150
(七)灵感思维的意义 153
五 社会思维 154
(一)什么是社会思维 154
(二)社会思维的机制 156
(三)社会思维的特征 157
(四)社会思维的规律 158
(五)社会思维的意义 161
六 模糊思维 163
(一)模糊思维方式及其客观根据 164
(二)模糊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 169
(三)模糊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 174
七 战略思维 177
(一)什么是战略思维 177
(二)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 178
(三)怎样运用战略思维 184
(四)战略思维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87
八 创新思维 189
(一)从创新说起 189
(二)什么叫创新思维 190
(三)创新思维的动态机制 192
(四)创新思维的重大意义 194
九 辩证思维 197
(一)何谓辩证思维 197
(二)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 198
(三)如何把握和运用辩证思维 202
(四)辩证思维的当代意义 207
第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 210
一 中国文化中思维的特点 210
(一)崇尚哲理性 211
(二)注重整体性 212
(三)强调主体性 214
(四)贯彻生成论 215
(五)体现创造性 217
二 中国科学技术中的思维 218
(一)中国科学的主要成就 219
(二)工程、技术的独特贡献 223
(三)科学技术中的思维 226
三 中医学中的思维 228
(一)中医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29
(二)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复杂性 230
(三)辨证论治的复杂性 233
(四)中医学辩证思维的复杂性 236
(五)中医学发展前景展望 240
四 文学艺术中的思维 242
(一)从实际出发 243
(二)主体运思 243
(三)塑造典型 244
(四)深涵内蕴 244
(五)创生新意 245
(六)虚空宁静 245
(七)服务人民 245
五 军事学中的思维 246
(一)孙武的军事学思想 246
(二)毛泽东的军事学思想 248
(三)军事学中的思维 252
六 现代中国人的思维 255
(一)何谓系统思维 255
(二)思维主体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的系统辩证性 256
(三)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 257
(四)思维方式的系统辩证性 261
七 对中国人的思维的评析 262
(一)对中国人的思维的总体评析 262
(二)对“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的商榷 263
(三)对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应当怎么看 264
(四)能否全盘否定中国人的思维 266
第六章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景展望 274
一 思维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 274
(一)思维科学将成为显要学科 27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思维科学的引领作用 276
(三)思维科学自身的深入、前进 276
(四)思维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 277
(五)思维科学在思维革命中可以大显身手 278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前景 279
(一)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279
(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容 28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289
(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方法 290
三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交互作用中辩证前进 29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思维科学的发展 291
(二)思维科学可以丰富、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92
四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促进主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94
(一)主体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 294
(二)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互作用促进主体素质的提高 301
五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303
(一)社会系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 303
(二)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互动中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13
参考文献 325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