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前言 日本经济新闻社/ 1
序幕——产业撤出计算机的撤出 / 3
“终于来了吗?” / 3
高层的决断 / 3
对计算机产业的执著 / 4
撤回——对社员的说服工作 / 6
不需要赔钱的产业 / 7
第二次撤出——从FLC显示器的撤出 / 9
对“壁挂式电视”的期待 / 10
孤独的奋战 / 11
撤出后的难题 / 14
独创新技术的文化 / 15
1.改革的序曲看不到的危机——事业部制的弊端(事业部制是日本公司的经营方式,按产品的差别、地域的差别给予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权) / 19
妇产科医生出身的社长 / 19
对高级照相机的执著 / 20
左手照相机,右手办公设备 / 22
事业部制的是非 / 25
“美国长大的熊”来了 / 27
冷静头脑的根源 / 27
从税务署学会了销售 / 28
为数不多的事务性出身者 / 29
财务——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 / 30
将管理、人事负责人送到事业部 / 31
副社长也有权限 / 32
转折点(1995年9月) / 33
熊的怒吼 / 33
御手洗主义的渗透 / 35
佳能USA的生死关头 / 36
对家族经营批判的回答 / 38
长期经营计划的硝烟 / 40
2.产品制造常识的解体——生产的革新再见了,传送带 / 45
辛辣的批评 / 45
细胞生产方式的引进 / 47
生产现场的反对和混乱 / 48
逐渐显现出的细胞生产方式的效果 / 49
对客户的影响 / 51
拆去间接部门和直接部门的“隔墙” / 52
生产革新的组织者 / 54
降低成本的基础 / 54
社长也卷进了生产革新中 / 55
改革从子公司工厂开始 / 57
Matnix经营 / 58
摘除抵制的萌芽 / 59
“高层”和“现场” / 61
纠正过剩投资、过剩生产的弊端 / 62
现金流通经营方式改变了生产现场 / 63
高层和现场的合作 / 64
细胞生产方式的再次扩展 / 65
从佳能式到SCM式 / 65
全球扩展的部署 / 67
灵活的库存管理 / 68
3.革新的再次挑战——开发的革新技术的深开垦 / 73
计算机产业余下人员的坚持 / 73
不可白白浪费的技术和技术者 / 75
新的传感器开发从FLC遭受挫败开始 / 76
技术大盘点 / 79
不懈的技术队伍 / 79
执著和独善的分界点 / 82
家族主义开发氛围中的相互协作 / 83
对关键技术的执著 / 83
数码照相机专型的内幕 / 84
图像引擎的开发 / 87
开发队伍的危机感 / 89
关键一球 / 91
复印机中的新关键技术 / 93
繁忙的照相机世界 / 96
公司内部埋藏的技术 / 98
技术的整体协调经营 / 99
能生出现金的研究 / 100
第二次组织改革 / 101
4.企业的“根”不能改变坚持终生雇佣制——御手洗冨士夫 / 105
终身雇佣的好处 / 106
年功序列的弊端 / 108
公平竞争激活了公司 / 110
日本和美国基础设施的差异 / 112
经营改革活用美国的方法 / 115
佳能不需要外部董事、外部执行人员 / 116
日本企业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 117
新家族主义=命运共同体 / 118
企业文化源流——第一代社长的理想主义 / 118
创业后的劳资协调关系 / 121
实力主义和家族主义并存 / 123
高效率高工资 / 125
企业文化的“文艺复兴” / 126
实力主义的修复——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 / 126
职务制度的转变 / 128
奖励制度鼓励了员工 / 133
“名匠”亲临现场培养人才 / 135
员工的培养 / 137
领导者的培养 / 139
企业宗旨的传承 / 141
高层和中间管理层的心得 / 144
不管怎样自上而下是最好的 / 144
公司内部的交流从社长开始 / 147
5.看家本领——知识产权战略将技术变成财富 / 153
经营战略的核心——专利 / 153
支撑研究开发部门的知识产权部队 / 157
重要的专利战略 / 159
中央集权式的知识产权管理 / 160
国际化规则 / 161
从孤立型到网络型 / 162
以品牌为纽带 / 163
品牌管理专门组织 / 163
将品牌国际化 / 167
强化面对个人消费者产品的品牌力 / 169
6.继续前进——永不停止的改革不断地推进开发和生产革新 / 173
高级数码单反照相机开发“关口” / 175
开发、生产齐头并进 / 177
积极发挥作用的进取精神 / 178
新产品的比例超过了六成 / 179
生产技术黑箱化 / 180
基本元件的内制化 / 181
生产的国内回归 / 183
中国生产比率保持在15% / 184
集团内的多层次改革——佳能销售公司 / 186
问题解决型商务的扩大 / 187
与顾客的“亲密接触”和人才的再度活用 / 189
公司制的引进促使人才的流动 / 190
计算机系统建筑共通基盘 / 191
共同培育新型产业 / 192
与御手洗冨士夫改革的相似之处 / 193
耗材产业 / 193
数码照相创造新的高附加值 / 194
建立标准规格的“抽象大桥” / 197
7.国际化的日本企业顺利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 203
数码相机市场的灿烂前景 / 204
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 / 206
国际化历程——摆脱外汇波动的束缚 / 209
燃烧着出口热情的日本企业 / 210
海外市场的跃进 / 212
日元升值、贸易摩擦的痛苦 / 213
真正国际企业的蜕变 / 216
利用三极体制管理开发和财务 / 216
巨大的市场——对中国贸易的扩展 / 218
横向机构加强沟通 / 219
关键的2005年——改革第三阶段 / 220
强化独立研究开发力 / 220
通过挖掘现有产业开阔市场 / 222
目标“第三中间型企业” / 223
8.佳能改革的意义原点的回归 / 227
经营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229
连结现金流通经营 / 232
轻快、高效率回转的现金流通经营 / 232
解除子公司压迫的连结经营 / 235
用连结现金流通的观点去看待环境问题 / 237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 239
在美国和中国的夹缝中 / 241
打破胜者必衰的定律 / 244
对佳能的追问 / 244
强化内部管理 / 245
现在是董事考核,那下一步呢? / 247
日益尖锐的外部舆论 / 249
容易遭受日元升值影响的体制 / 251
永不停止的改革 / 252
附 录附录1 御手洗冨士夫采访录 / 257
附录2 佳能历程 / 273
后 记 /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