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一、跨入“殿堂”之门 1
☆心目中的神圣“殿堂” 2
☆成为“最高军事学府”一员 4
☆有幸认识萧克、何长工 6
☆与最高学府“秀才”共事 8
☆读《战争论》 10
☆羡慕当教官的人 11
☆到基本系指挥员班学习 13
☆听说了很多刘帅教学的故事 14
☆初识最高学府“名家” 17
☆三件“宝” 19
☆迷上《孙子兵法》 21
二、教“师战术”起步 24
☆领导点名教“师防御” 25
☆萧克院长鼓励我 27
☆珍贵的教学礼物 29
☆小小教鞭有学问 30
☆学会“一笔”画箭标 31
☆一张想定示意图 32
☆妻子听我试讲 33
☆与学员见面 35
☆第一次登台 36
☆普通话派上了用场 38
☆板书助教 39
☆用战例辅助教学 41
☆摸底测验 42
☆自己制作幻灯片 43
☆给学员开“小灶” 45
☆听到了学员表扬 46
☆考前小辅导 47
☆结束语“震”了学员 48
☆到南方部队学术调研 49
☆突击改考题 51
☆监考中的一则小事 52
☆可以讲大课了 53
☆发表军事学术论文 54
☆尝试编书的滋味 56
☆首次上“镜” 57
☆难忘的教学组 58
三、执教战役课 61
☆“一百单八将”的教研室 62
☆学员形象说“战役” 64
☆感受“运动战”的魅力 65
☆张震校长听我讲课 68
☆王厚卿副校长的战役课讲得“活” 69
☆辅导“战役基本思想”讨论 71
☆参与编写《战役学教程》 73
☆战役“打通关”教学 75
☆探讨“战区战役”新课题 77
☆有了副教授职称 78
☆我军第一部《战役发展史》 80
☆“脱产”学外语 81
☆写作《战区与战区战役》 83
☆关注“运动战战役”理论的发展 85
☆一份未公开的珍贵资料 87
☆研究失利战例 87
☆写辞条的艰辛 90
☆“战区战役”课讲了一大圈 91
☆面对“旧教案”的遐思 92
☆想定作业——战役教学的特色 93
☆老首长称我教学“着迷了” 96
☆十年教龄话“长”“短” 98
☆一封建议信 100
四、在军队指挥教研室 104
☆当一名学术型领导 105
☆向学员介绍军队指挥学特色 106
☆将海湾战争引入教学 108
☆代张校长给学员试讲 110
☆主编《作战指挥概论》 113
☆讲授“毛泽东作战指挥艺术” 115
☆“串讲”作战指挥理论 116
☆《百战图》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19
☆编写《海湾战争研究》 121
☆一封有意义的来信 122
☆张校长要我读《毛泽东兵法》 124
☆“报到见书”的研讨会 126
☆探讨作战指挥理论教学规律 128
☆赴西藏部队讲学带回的信息 129
☆《十种作战样式的作战指挥》出版 131
☆评上了军事学教授 133
☆申请军队指挥学博士授权点 134
☆与李炳彦座谈现代作战指挥谋略 136
☆编写《奇谋制胜一百例》 136
☆参加国防、军事教育学科规划组会议 137
☆我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 138
☆招收首位作战指挥学女研究生 140
☆在西藏讲学亲历“高原反应” 142
☆当上“特邀编辑” 144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45
☆三个学术头衔 146
☆一本喜爱的教学“必读书” 147
五、重回战役教研室 150
☆重回“战役”别样情 151
☆战役教学大“攻关” 152
☆参加全军统编战役教材审修 153
☆组织召开战役理论研讨会 155
☆主编《联合战役教程》 156
☆赴沈阳部队现地教学印象 158
☆开设“联合战役”理论课 160
☆《现代战役论》三改立意求新 162
☆一堂精心准备的“学习小结” 164
☆战役课考试改革尝试 165
☆不同寻常的考试辅导 167
☆到部队讲授战役理论课 168
☆参观“平江起义团”感言 169
☆《战役学》成了研究生通用教材 171
☆战役教学中的科研工作 172
☆战役学的学科特色 174
☆教员队伍建设的“五个观念” 175
☆研究生教学是一项硬指标 177
☆主持欧阳维学位论文答辩会 179
☆试验教员工作量化标准 181
☆《解放军报》一则报道 182
☆应聘为《联合战役纲要》评审组长 183
☆我带的战役学研究生 184
☆选调教员有标准 186
☆在人民大学听军训课 188
☆将军教授 189
☆我的“学术顾问群” 192
☆感受计算机进入教学 193
六、研究外军 196
☆到外军教研室当“头” 197
☆邀请老领导回来看看 198
☆研究外军应在“新”、“准”、“快” 199
上下功夫 199
☆跟踪北约部队空袭南联盟动态 200
☆给国防研究系讲授“美军联合作战” 202
☆主编《科索沃战争研究》 203
☆赴日本防卫厅讲学 205
☆访日见闻 207
☆听汪道涵讲国际形势 210
☆为国防科技大学高干班讲课 212
☆外军、外语合一“家” 213
☆战役学“学科带头人” 214
☆与驻惠州部队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 216
☆“最高军事学府”政治委员的工作特色 217
☆给驻港部队讲军事“热点”课 219
☆隔海看澳门 220
☆多媒体课件 221
☆“师资班”出身的教员 223
☆听美国军官讲课 225
☆未写出来的“战役学术研究方法” 226
☆“四公开”做法受欢迎 229
☆“将军摇篮”感怀 230
☆感觉最难准备的一堂课 232
☆到南方特区讲形势课 234
☆关注“9·11”事件 235
☆研究美英阿富汗反恐战争 237
☆与兰州市委书记“话国防” 239
☆北京的老干部特关心国际形势 240
☆主编《美国对外用兵二百年》 242
☆预测伊拉克战争 243
☆关门弟子 245
☆伊拉克战争期间写了10篇小稿 246
☆做客《国防在线》 247
☆给“父母官”讲课有感 249
☆三上刘公岛 250
☆执教生涯“顺口溜” 252
七、执教心得 255
☆三尺讲台大无边 256
☆写作三要素 258
☆“鸡头”、“猪肚”、“凤尾” 259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60
☆读稿、背稿、讲稿、想稿 262
☆答疑心得 264
☆低音教学法 265
☆外出讲学“四要” 266
☆论文选题要“专”“新”“小” 267
☆把功夫下在“研究”上 269
☆论文贵在“创新” 271
☆学术论文写作的“套路” 272
☆导师要多“导” 274
☆评语要写“实” 277
☆“一桶水”与“一碗水” 278
☆学会“学习” 280
☆座右铭——以勤补拙 281
八、业余生活 284
☆每天必做三件事 285
☆乒乓球伴我四十年 287
☆学习书法 289
☆登百望山 291
☆上网 292
☆喜爱太极拳 294
☆访友寻乐趣 295
☆学驾车 296
☆象棋情深 298
☆练点日常英语 299
☆当了一回真正的球迷 300
☆温馨家庭 303
结束语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