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问题的缘起、时间断限及相关概念 1
(一)问题缘起 1
(二)时间断限 3
(三)相关概念 4
二 相关研究综述 6
(一)以私立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论著 6
(二)与近代私立中学相关的论著 7
(三)与近代私立中学相关的论文 9
三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
第一章 社会的转型与教育的转型 17
一 社会变迁与教育变革的联动共振关系 17
(一)教育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 17
(二)在社会动态发展中考察教育 19
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21
(一)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21
(二)新兴知识分子与工商业者 24
(三)政治制度的现代重构 26
(四)文化观念的冲突与交融 29
三 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33
(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 34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36
(三)近代“七科之学”的形成 37
(四)民间教育团体及报刊的兴起 38
(五)从模仿西方到中国本土化 41
第二章 私立中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44
一 私立中学的兴起(1902—1911) 44
(一)新学制设立和科举制废除 44
(二)官方对兴学的褒奖 47
(三)“学优则仕”观的驱动 49
(四)私立中学的兴起 51
二 私立中学的快速发展(1912—1927) 54
(一)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 54
(二)私立中学的快速发展 56
三 私立中学的稳定发展(1928—1936) 63
(一)私立中学的稳定发展 63
(二)私立中学发展中的政府因素 67
第三章 关于私立中学教育的立法 73
一 近代教育立法的发展概况 73
(一)从清末到国民政府前期的教育立法概况 73
(二)清末民国时期教育宗旨的演变 74
二 与私立中学相关的法规 79
(一)私立中学的定位 79
(二)私立中学的立案与取缔 81
(三)关于校董会的规定 88
(四)关于经费补助与财务监督的规定 92
(五)关于褒奖捐资兴学的规定 97
三 对教会中学的改造 98
(一)教会中学在中国的发展 98
(二)教会中学的被迫立案 100
(三)教会中学的去教会化 104
第四章 私立中学的学校管理 108
一 民主专业管理方式的建构 108
(一)校董会管理模式的确立 108
(二)校董会的组织和运作 111
(三)私立中学的学校管理 117
二 私立中学的校园矛盾及解决方式 128
(一)校园矛盾的产生 129
(二)私立中学的训育 132
(三)学生会社的疏导 136
第五章 私立中学的经费问题 140
一 经费的筹集 140
(一)私立中学的经常性收入 141
(二)私立中学的临时性收入 147
二 经费的支出 160
(一)私立中学的经费支出 160
(二)私立中学的非营利性 170
三 私立中学是贵族学校吗 175
(一)私立中学学生的在校开支 175
(二)学生家庭的职业分布 179
(三)私立中学并非贵族学校 182
第六章 私立中学的课程与教学 185
一 私立中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85
(一)私立中学的教育理念 185
(二)私立中学的教学方法 190
二 私立中学的课程设置 194
(一)私立中学的课程设置 194
(二)私立中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200
三 从外语和体育看私立中学的学科教学 203
(一)外语教学 203
(二)体育教学 210
四 教学成绩与毕业生的出路 217
(一)教学成绩的考察 217
(二)毕业生的出路 220
第七章 私立中学的社会参与 226
一 近代私立中学参与社会的形成条件 226
(一)“经世”与“笃行”观念的延续 226
(二)私立中学参与社会的时代条件 228
二 私立中学的社会参与 233
(一)私立中学的政治运动参与 233
(二)私立中学与庆祝性社会活动 240
(三)私立中学与中国早期话剧活动 243
(四)私立中学与革命力量的培养 245
三 关于私立中学社会参与的认识 249
(一)私立中学社会参与的特征 249
(二)私立中学社会参与的作用 250
余论 近代私立中学的地位及启示 253
一 带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普及 253
二 开创了中国教育管理新模式 255
三 推动了教育法治化进程 257
四 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启示 258
主要参考文献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