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显微技术和微生物形态学 1
实验一 明视野光学显微镜 4
实验二 暗视野光学显微镜 9
实验三 单染色法 11
实验四 革兰染色法 16
实验五 芽孢染色法 21
实验六 荚膜染色法 25
实验七 鞭毛染色法 27
实验八 螺旋体的染色和形态观察 29
实验九 悬滴法观察细菌的动力 31
实验十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33
实验十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35
实验十二 放线菌、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形态观察 40
实验十三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征观察 43
第二部分 基本实验操作与培养技术 46
实验十四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48
实验十五 接种技术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50
实验十六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58
实验十七 菌种保藏 61
实验十八 微生物计数法 67
实验十九 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74
第三部分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78
实验二十 淀粉水解和明胶液化试验 79
实验二十一 糖发酵试验 81
实验二十二 IMViC试验 83
实验二十三 硫化氢产生试验和触酶试验 88
第四部分 病毒学实验 91
实验二十四 流感病毒的培养与检测 93
实验二十五 噬菌体分离和效价测定 98
实验二十六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101
第五部分 微生物遗传学实验 104
实验二十七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106
实验二十八 微生物抗药性变异 109
实验二十九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114
实验三十 鼠伤寒沙门菌/微粒系统检测化学诱变剂 120
实验三十一 抗药质粒接合传递实验 127
实验三十二 抗药质粒DNA的分离检测和转化 129
实验三十三 细菌转导 135
实验三十四 枯草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140
实验三十五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细菌分类鉴定 144
第六部分 免疫学实验 149
实验三十六 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 151
实验三十七 吞噬细胞功能的测定 153
实验三十八 体液因子的免疫功能测定 157
实验三十九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1) 160
实验四十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2) 168
实验四十一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1)——体外实验 172
实验四十二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2)——细胞因子的检测 176
实验四十三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3)——体内实验 178
第七部分 药学微生物学实验 182
实验四十四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185
实验四十五 抗生素效价测定 189
实验四十六 药物的无菌检查法 195
实验四十七 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06
第八部分 综合性实验 214
实验四十八 土壤中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测定 217
实验四十九 重组人干扰素-α工程菌的构建、培养和诱导表达 220
实验五十 产淀粉酶枯草杆菌的选育 225
实验五十一 产β-内酰胺酶抗药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230
实验五十二 污水中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培养和效价测定 232
第九部分 设计性实验 240
实验五十三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标准的建立 241
实验五十四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241
实验五十五 葡萄中酵母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43
实验五十六 菌种的复壮 244
实验五十七 基因工程菌种子库的构建 245
实验五十八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247
实验五十九 利用BIOLOG自动分析系统分离鉴定人体正常菌群 248
实验六十 药物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250
实验六十一 实验药物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252
实验六十二 抗原抗体反应在伤寒疫苗制备中的应用 253
附录 254
Ⅰ.常用无菌玻璃仪器的准备和废品处理 254
Ⅱ.教学用菌种 254
Ⅲ.常用培养基 255
Ⅳ.染色液的配制 261
Ⅴ.试剂及缓冲液配制 262
专业名词表 27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