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寻茶:探寻茶的足迹 12
茶成一饮的渊源 12
神农氏尝百草遇茶 12
“茶”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 14
“茶”字的由来 14
“茶”字的历史演变 14
茶之故乡——中国 15
茶源自何处 15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 16
茶在中国的历史沿革 17
饮用方式的沿革:从咀嚼到煮饮再到冲饮 17
制作方式的沿革:从蒸青到炒青 18
茶叶形态的沿革:从紧压茶到散茶 19
茶叶种类的沿革:从绿茶发展到七大茶系 20
我国当今茶叶产区分布 22
西南茶区 22
江南茶区 23
华南茶区 24
江北茶区 25
茶中自有思想在 26
儒家思想:中庸和谐 26
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 26
佛家本心:净心自悟 26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 27
专题 神秘的茶马古道 28
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 28
茶马古道的三条主路 29
茶马古道的“血液”——马帮 29
第二章 制茶:千工万序成就一盏好茶 32
茶树的生长与采摘 32
茶树的形态 32
茶树的组成 33
茶树的种植条件 34
采茶时机——天时 34
茶的种类 35
不发酵茶 35
部分发酵茶 35
全发酵茶 35
影响成茶品质的十大因素 36
地理环境 36
茶树品种 36
树龄 36
施肥情形 36
采摘情况 36
季节 36
气候 37
时辰 37
制造 37
储存 37
茶叶的制作工序 38
绿茶的制作工序 38
红茶的制作工序 39
乌龙茶的制作工序 39
黑茶的制作工序 41
白茶的制作工序 41
黄茶的制作工序 41
专题 茶叶的储藏方法 42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42
金属罐贮存法 42
冰箱贮存法 42
暖水瓶贮存法 43
干燥剂贮存法 43
第三章 鉴茶:一叶一芽总关情 46
历史悠久的清香绿茶 46
西湖龙井 46
大佛龙井 48
洞庭碧螺春 50
南京雨花茶 52
庐山云雾 54
黄山毛峰 56
太平猴魁 58
六安瓜片 60
千岛玉叶 62
安吉白茶 64
恩施玉露 66
信阳毛尖 68
峨眉竹叶青 70
崂山绿茶 72
享誉世界的浪漫红茶 74
正山小种 74
金骏眉 76
政和工夫 78
坦洋工夫 79
祁门红茶 80
滇红工夫 81
宁红工夫 82
川红工夫 83
九曲红梅 84
英德红茶 85
绿叶红镶边的浓香乌龙茶 86
安溪铁观音 86
黄金桂 88
永春佛手 89
武夷山大红袍 90
武夷水仙 92
凤凰单枞 94
冻顶乌龙 96
阿里山乌龙 98
独具陈香的醇厚黑茶 100
普洱散茶 100
六堡茶 102
普洱沱茶 104
七子饼茶 105
老班章 106
普洱金瓜贡茶 107
茯砖茶 108
千两茶 109
偶然天成的淡雅黄茶 110
君山银针 110
蒙顶黄芽 112
霍山黄芽 114
清清白白的鲜醇白茶 116
白毫银针 116
白牡丹 118
贡眉 119
花香满溢的绚丽花茶 120
福州茉莉花茶 120
碧潭飘雪 122
工艺花茶 124
专题茶的选购与收藏 126
从内质来挑选 126
从价格来挑选 126
安化黑茶的收藏 127
普洱茶的收藏 127
第四章 茶香:美器优水,烹制一壶好茶 130
茶具的风情 130
紫砂茶具 130
瓷质茶具 130
玻璃茶具 130
金属茶具 130
竹木茶具 130
因茶而异选茶具 131
因地制宜选茶具 131
“发烧友”必备的茶具清单 132
茶道六用 132
随手泡 133
盖碗 133
公道杯 133
品茗杯 133
闻香杯 133
过滤网和滤网架 133
盖托 134
茶荷 134
茶巾 134
养壶笔 134
嗜茶者的紫砂情结 135
陶中奇葩紫砂壶 135
如何选购紫砂壶 136
如何使用和保养紫砂壶 137
宜茶之水 138
古人的泡茶用水 138
乾隆皇帝“荷露煮茗” 138
妙玉雪水煎茶 138
现代人的泡茶用水 139
泡茶的艺术 140
泡茶的讲究 140
泡茶的技艺 141
品茶的艺术 142
品茶之“三乐”“四妙” 142
不可不知的品茶待客礼仪 143
不同器皿的泡茶法 144
紫砂茶壶泡法 144
玻璃杯泡法 146
盖碗泡法 148
飘逸杯泡法 150
不同场合的泡茶法 152
居家轻松泡茶 152
旅行泡茶 154
办公室简单易行泡茶 156
专题 残茶物尽其用 160
第五章 茶味:茶中自有真滋味 160
察颜观色闻香品味 160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160
茶宜静品 162
享受悠闲下午茶 163
在清幽中慢慢品味 164
居家茶室规划 164
将茶香寄情于山水间 165
茶饮也能成方子 166
解乏消困茶 166
健脑醒神茶 167
利咽护嗓茶 168
明目养眼茶 169
舒缓减压茶 170
健脾养胃茶 171
暖胃奶茶饮 172
美容养颜茶 173
专题 茶叶的保健功效 174
茶是现代人的“福茶” 174
各类茶叶的主要保健功效 175
第六章 茶道:舌尖悟道只因茶 178
壶里乾坤还需“品” 178
喝茶是感官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178
体味茶的珍鲜馥烈 179
从品茶汤到斗茶习俗的演变 179
斗茶胜负的标准 179
饮茶风尚的传播 180
中国范围内的传播 180
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81
各民族茶风茶俗 182
蒙古族的咸奶茶 182
藏族的酥油茶 182
苗族、侗族的打油茶 182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 183
回族罐罐茶 184
土家族擂茶 184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 184
白族三道茶 185
中国茶道 186
中国茶道的起源 186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 187
必经的修习之道——静 187
愉悦的心灵享受——怡 188
茶道的终极追求——真 188
日本茶道 189
环境要求 189
品饮要求 189
日本茶道“四谛” 190
从“品”到“悟”的三重超脱境界 191
饮茶就是品味人生 191
三重超脱境界具体内涵 191
品茶的终极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192
茶中的“天时” 192
茶中的“地利” 192
茶中的“人和” 192
专题繁荣茶道文化的功臣:陆羽和卢仝 193
陆羽——唐·茶圣 193
卢仝——唐·茶仙 193
附录 194
名优绿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194
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195
工夫红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196
黑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197
白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198
黄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199
花茶品质特征与品评要素评分表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