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
序 13
1导论 16
1.1本书的架构 17
1.2本书的特色 19
1.3给教师的建议 20
2金融体系综览 22
2.1金融体系的功能 23
2.2金融市场的结构 26
债权与权益市场 26
初级与次级市场 27
交易所与柜枱买卖 28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28
2.3金融市场交易工具 29
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 29
LIBOR价格操纵事件 30
资本市场工具 33
2.4金融中介机构 35
金融中介的功能 36
金融中介的类型 38
2.5 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成长 44
金融发展与经济成长的因果关系 45
以银行或金融市场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45
3货币与支付清算系统 50
3.1货币的意义 50
3.2货币的功能与特质 51
交易媒介 51
计价单位 52
交易媒介与计价单位 54
价值储藏 54
货币的特质 55
3.3交易媒介与几个相关的概念 56
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 56
交易媒介与无限法偿 57
3.4货币的起源 57
货币是一种发明 57
硬币的法偿效力 58
货币是演化的结果 58
货币出现是市场均衡的结果 59
3.5货币的演进过程 59
商品货币 59
泥板的票据功能 60
纸钞 60
电子货币 61
美国自由银行时期与山猫银行 62
货币与魔鬼 64
3.6货币的衡量 65
新台币的故事 69
3.7支付及清算系统 70
支付及清算系统与经济活动 70
中央银行在支付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71
支付及清算系统的清算机制 73
4利率的概念与衡量 78
4.1实质利率与名目利率 78
4.2名目利率的衡量 80
一般放款 81
固定付息放款 82
付息债券 82
折价债券 84
4.3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衡量 87
密西根大学通膨预期调查 87
专业预测者调查 87
美国联邦准备绿皮书 88
抗通膨债券 88
4.4报酬率与利率 91
5资产选择与利率的决定 96
5.1资产选择理论 97
财富 97
相对预期报酬 98
相对风险 100
相对流动性 102
5.2债券的供给与需求 102
债券需求线 102
债券供给曲线 104
债券市场均衡 104
5.3均衡利率的变动 105
债券需求线的移动 106
债券供给线的移动 108
预期通货膨胀率与经济景气的变动 109
5.4资产组合的选择 111
分散投资的效果 112
可分散风险与系统性风险 114
系统性风险的衡量 116
附录 117
6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122
6.1利率的风险结构 122
信用风险 122
流动性风险 125
中央政府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券 127
主权债券违约与违约损失率 128
风险溢酬与景气变动的关系 129
6.2利率的期限结构 129
预期理论 132
流动性溢酬理论 133
理论如何解释观察到的收益曲线 134
收益曲线与景气变动的关系 134
7资产定价与资产「泡沫」 138
7.1房地产市场的特性 139
房屋净值、房屋净值贷款与「泡水屋」 141
7.2卢卡斯资产定价模型 144
台湾房价、房租、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145
模型 145
资产定价公式与「泡沫」 147
7.3市场效率假说 150
7.4股价过度波动与非基本面因素 152
7.5历史上三大「泡沫」事件 154
郁金香狂热(1637年2月) 154
南海泡沫事件(1720年8月) 155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1720年6月) 156
附录 157
8金融摩擦与借贷市场 162
8.1逆选择 163
8.2道德危险 167
股权契约下的道德危险问题 167
债权契约下的道德危险问题 171
银行要求担保品真的能降低信用风险吗? 174
8.3有限执行力 175
台湾企业与购屋贷款的贷款成数知多少? 176
9银行经营与管理 180
9.1银行的基本业务 180
9.2本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82
本国银行的负债与资本 182
本国银行的资产 185
台湾银行业的存放款利差 187
9.3银行管理的原则 188
流动性管理 188
财务杠杆操作与资本适足管理 189
9.4信用风险的管理 192
筛选与监督 192
与客户维持长期的关系 193
放款承诺 193
担保品与补偿性存款 193
信用分配 194
9.5利率风险的管理 195
利率风险的来源 195
利率风险对银行净利息所得的影响 196
本国银行如何订定放款利率? 198
利率风险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199
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 202
9.6市场风险的管理 203
9.7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 204
贷款债权出售 204
承诺业务 205
保证业务 206
衍生性金融商品业务 206
10银行挤兑、金融恐慌与金融中介的转变 210
10.1银行挤兑理论 211
银行挤兑发生的机制 211
一个随机提领的银行挤兑模型 212
10.2挤兑传染的途径与金融恐慌 217
挤兑蔓延与传染的途径 217
过去银行挤兑与金融恐慌的起因 218
暂停中止兑现与金融恐慌 219
现代金融体系的挤兑与恐慌 220
10.3影子银行体系 221
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成员 223
Reserve Primary跌破面额事件 224
门口的野蛮人 226
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商品 226
合成CDO 228
10.4证券化与再证券化 229
信用违约交换与AIG 230
房屋贷款证券化 230
证券化的道德危险与逆选择问题以及次级房贷 232
房贷担保证券层级与鍊金术 233
房贷证券化过程的结构性转变 234
10.5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挤兑 235
11金融安全网:金融机构的管制与监理 240
11.1最终借贷者 241
11.2存款保险 242
美国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结构 243
美国FDIC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清理方案 244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245
我国的金融重建基金 247
11.3最终借贷者与存款保险带来的问题 248
逆选择 249
道德危险 249
「大到不能倒」与「多到不能倒」 250
11.4金融管制 252
资产组合的限制与流动性要求 252
日本1990年代的监理宽容与「多到不能倒」 253
资讯揭露要求 254
限制过度竞争 255
金融防火墙与金融整并 256
消费者保护 260
11.5审慎监理 261
设立许可核发与金融检查 261
金融监理一元化、权责合一与金融检查一元化 262
资本适足要求 263
立即纠正措施与退场机制 270
金融预警系统 272
处理中兴银行的天价赔付 273
风险管理评估 275
12中央银行的功能与政策目标 280
12.1中央银行的源起 280
政府的银行 280
银行的银行 282
12.2中央银行的组织与业务职掌 283
我国中央银行的组织与职掌 283
美国联邦准备的组织与业务职掌 283
12.3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 285
物价稳定 286
充分就业或经济成长 289
利率的稳定 290
汇率的稳定 290
金融稳定 292
12.4央行的独立性、可究责性、与透明度 293
独立性 293
可究责性 296
透明度 297
13准备货币与货币的创造 302
13.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302
中央银行资产项目 303
中央银行负债项目 304
中央银行的外汇存底与国外资产 305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组成近年来的变化 306
13.2准备货币 306
13.3影响准备货币变动的因素 308
13.4存款货币的创造 310
13.5货币乘数的推导 314
13.6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316
应提准备率 316
超额准备对存款比率 317
通货净额对存款比率 319
金融恐慌与金融创新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319
14货币政策的工具 324
14.1准备金制度 324
我国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制度 324
美国联邦准备存款准备金制度 327
14.2贴现窗口制度 329
我国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制度 329
美国联邦准备的贴现窗口制度 331
14.3公开市场操作 333
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333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资讯 334
美国联邦准备的公开市场操作 336
14.4我国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337
金融机构转存款 337
选择性信用融通与管制 337
道德劝说 339
14.5次贷金融风暴期间的非传统货币政策 340
因应流动性危机 340
因应偿还能力不足的信用危机 341
大规模资产购买计画 342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评价 343
15货币政策的目标机制 348
15.1名目制约变数的重要性 348
时间不一致性的问题 349
15.2货币目标机制 350
目标变数的「价量不相容」 351
我国货币目标机制的执行 352
我国货币目标机制实施的效果 353
美国联邦准备实施货币目标机制的经验 354
货币目标机制的优缺点 354
15.3通货膨胀目标机制 355
15.4无明示目标机制 357
15.5混合式货币政策操作策略 359
15.6泰勒法则 359
15.7通货发行局与美元化制度 361
通货发行局制度的特点 362
香港的通货发行局制度 363
阿根廷2001-2002年的金融危机 364
美元化 364
16货币需求 368
16.1古典的货币数量学说 368
16.2剑桥学派的现金馀额理论 370
16.3流动性偏好理论 371
包莫-托宾的交易动机货币需求 374
16.4傅利曼的现代货币数量学说 376
16.5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378
影响货币需求稳定性的因素 379
货币所得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381
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 383
17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388
17.1利率管道 389
17.2其他资产价格管道 390
汇率管道 391
股价管道 391
房价管道 391
17.3信用管道 392
金融加速效应 392
资产负债表管道 394
银行放款管道 395
信用管道的重要性 398
17.4各种传递管道对货币政策的意涵 398
利率管道与信用管道对货币政策的意涵 398
量化宽松政策的传递机制 399
名目利率真的不能低于零吗? 400
18金融稳定与总体审慎政策 404
18.1银行授信顺循环 405
银行授信顺循环的原因 406
银行授信顺循环的影响 407
18.2贷款成数、保证金比率、扣减率与杠杆比率 408
贷款成数 408
保证金比率 408
扣减率 409
杠杆比率 410
18.3杠杆循环与总体经济波动 411
18.4中央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角色 412
18.5中央银行角色的转变 415
18.6总体审慎监理政策指标 418
18.7总体审慎政策工具 419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420
总体审慎监理工具 421
19货币政策相关的重要议题 426
19.1房屋资产与股票资产的财富效果 427
房屋与股票财富效果的差异 427
台湾房屋资产与股票资产的财富效果 428
19.2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 430
19.3财富效果、借贷限制与货币政策:两期模型的应用 432
实质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435
财富增加对消费的影响 437
加入生产的2期模型 437
外生借贷限制对消费的影响 438
内生借贷限制对消费与投资的影响 441
货币政策 443
19.4菲利浦曲线 445
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曲线 446
适应性预期 448
理性预期 450
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 451
菲利浦曲线平坦化 453
附录 455
习题解答 461
索引与英汉名词对照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