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篇 抗战前后外国剧作接受阐释的迁延与沉淀 19
第一章 外国剧作译介的迁延 19
第一节 写实主义剧作的接受阐释 19
第二节 新写实主义剧作译介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剧作译介 28
第二章 抗战时期外国剧作译介接受的沉淀 39
第一节 抗战时期外国剧作接受阐释的特点 39
第二节 外国剧作译介的战前迁延与战时沉淀——以《玩偶之家》为例 50
中篇 抗战时期外国剧作接受阐释的共生话语 77
第一章 《马门教授》与抗战“救亡”的时效性 77
第一节 抗战戏剧的“救亡”运动 77
第二节 外国剧作译介的战时策略 87
第三节 《马门教授》与战时“救亡” 92
第二章 《爱与死的搏斗》与历史拯救的“革命”性 99
第一节 罗曼·罗兰剧作译介与中国民众戏剧运动 99
第二节 罗曼·罗兰历史剧创作的“革命”性 101
第三节 《爱与死的搏斗》的革命历史性阐释 111
第三章 《麦克白》改编中的“民族”性 121
第一节 简介莎剧在中国的译介 121
第二节 抗战时期以李健吾为代表的莎剧改编 123
第三节 《麦克白》改编中的“民族”话语 129
第四章 《樱桃园》的“家园”抒情性 134
第一节 契诃夫剧作的“家园”抒情性 134
第二节 《樱桃园》的抒情风格 145
第三节 《樱桃园》“家园”抒情性的战时接受 154
第五章 《钦差大臣》译介接受中的“批判”性 163
第一节 果戈理创作的讽刺批判性 163
第二节 《钦差大臣》的讽刺批判性 171
第三节 《钦差大臣》讽刺批判性的中国接受 180
下篇 战时言语活动的信息功能 187
第一章 “家国”一体的概括性功能 187
第一节 夏衍剧作与《马门教授》共生的“拯救”信息 187
第二节 《法西斯细菌》“家国”一体的概括性功能 193
第二章 历史的“革命”激励功能 200
第一节 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革命”话语 200
第二节 《屈原》与《爱与死的搏斗》的“革命”激励功能 210
第三章 “民族”化的修复功能 218
第一节 中国剧运的民族性征 218
第二节 战时文学“民族”意识的强化与推广 225
第三节 《麦克白》“民族”化的修复功能 232
第四章 “家园”的抒情性功能 240
第一节 中国剧创作与《樱桃园》的“家园”抒情性 241
第二节 夏衍剧作的“家园”抒情性功能 244
第三节 曹禺剧作的“家园”抒情性功能 249
第五章 “批判”的社会干预功能 254
第一节 战时文学的讽刺批判性 255
第二节 《升官图》与《钦差大臣》共生的“批判”功能 260
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