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4
翁诗杰/ 4
陈凯希/ 5
陈祈福/ 6
摘要 13
第一章 绪论 1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3
一、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西亚社会其他族裔的差异/ 14
二、政府支持的剧社与其它剧社的差异/ 16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第三节 文献综述/ 23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8
第二章 个案介绍:“心向太阳剧坊”的成立与发展第一节 群体传播:2000-2003年/ 35
第二节 群体意识:2004-2005年/ 39
第三节 组织传播:2006-2009年/ 42
第三章 华人民间剧社社会传播渠道分析 48
第一节 一个中心:舞台剧/ 48
第二节 两个支撑:《戏纪元》与戏剧后巷/ 52
一、出版《戏纪元》/ 52
二、打造“戏剧后巷/ 55
第三节 三种创新:戏剧传播系,讲座会与展会,中小学戏剧观摩赛/ 58
一、开办“戏剧传播系”/ 58
二、讲座会与展会/ 59
三、中小学戏剧观摩赛/ 64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的传播理论/ 66
第四章 华人民间剧社的情感传播功能 72
第一节 何谓情感传播/ 72
一、情感传播的特色/ 73
二、戏剧演出与情感传播/ 73
第二节 以身体有缺陷的人士为主题的戏剧/ 76
一、《心向太阳》舞台剧的情感传播/ 77
二、《心向太阳》精神的延续/ 79
第三节 以爱滋病宣导为主题的戏剧 82
一、《爱之路》舞台剧的情感传播/ 83
二、爱滋教育宣导活动的开始/ 85
三、情感传播效果/ 90
第四节 以戏剧理论看情感的传播/ 95
一、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看情感传播/ 95
二、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看情感传播/ 97
三、斯氏表演体系和布氏的“间离效果”在民间剧社的结合/ 99
第五章 华人民间剧社的教育传播功能 106
第一节 何谓教育传播/ 106
第二节 以儿童教育为对象的戏剧/ 108
第三节 儿童戏剧教学中的沿革与发展/ 110
一、扮演游戏/ 110
二、创作性游戏/ 110
三、儿童剧场/ 111
第四节 从传播的“培养理论”看儿童剧场的功能/ 117
结语 123
第一节 “心向太阳剧坊”:一个社区剧场的形成及其特征/ 123
一、社区剧场的形成/ 124
二、社区剧场的构成要素/ 125
三、社区剧场的外在与内在特征/ 127
四、剧社“议程设置”功能与剧场体制建构/ 132
第二节 研究结论/ 137
参考文献 137
附录 137
广告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