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规划编制指引 1
第一章 城镇体系规划 3
1.1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4
1.2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5
1.3 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11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 16
2.1 编制要求 17
2.2 编制工作流程与规划内容 17
2.3 总体规划评估 26
2.4 总体规划修改 28
2.5 总体规划编制发展趋势 30
第三章 近期建设规划 32
3.1 编制要求 33
3.2 工作流程与规划内容 33
第四章 战略规划 40
4.1 工作理解 41
4.2 工作流程与技术要点 42
4.3 发展趋势 46
第五章 分区规划 48
5.1 编制要求 49
5.2 编制内容及流程 50
5.3 发展趋势 52
第六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55
6.1 编制要求 56
6.2 编制流程 56
6.3 关键技术要点解析 63
6.4 实践探索 76
第七章 修建性详细规划 78
7.1 编制要求 79
7.2 编制流程 79
7.3 关键内容解析 84
7.4 发展趋势 86
第八章 城市设计 89
8.1 城市设计的作用 90
8.2 城市设计的内容概要 91
8.3 城市设计的表达和实施 113
第九章 村镇规划 115
9.1 镇(乡)规划 116
9.2 村庄规划 121
第十章 专项规划 125
10.1 城市更新规划 126
10.2 地下空间规划 134
10.3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139
10.4 低碳生态规划 144
10.5 绿道网系统规划 150
10.6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155
10.7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规划 160
10.8 城市风貌规划 167
10.9 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72
第十一章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77
11.1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概述 178
11.2 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180
11.3 污水工程专项规划 183
11.4 雨水工程专项规划 184
11.5 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 186
11.6 再生水工程专项规划 188
11.7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190
11.8 通信工程专项规划 192
11.9 燃气工程专项规划 194
11.10 供热工程专项规划 197
11.11 环卫工程专项规划 199
11.12 消防工程专项规划 200
11.13 人防工程专项规划 203
11.14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205
11.15 管线综合专项规划 206
11.16 城市竖向专项规划 207
第二部分 规划术语 211
C 213
产城融合 213
城市更新 213
城市增长边界 214
橙线(城市安全防护线) 215
城乡统筹 216
城镇规模等级 217
城镇化水平 218
城镇群 219
D 222
大数据规划应用 222
道路横断面 224
道路网络 225
地籍 227
地价 228
地铁上盖物业 229
地下空间 231
低影响开发 232
调研方法 234
G 238
GIS分析 238
公共服务设施 240
公共开放空间 244
规划区 245
规划设计条件 246
H 248
海绵城市 248
红线 250
户外广告规划与指引 251
J 260
基本生态控制线 260
集体土地 26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263
建设项目交通组织 264
交通承载力分析 266
K 268
空间管制 268
L 27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街区) 270
M 272
“美丽乡村” 272
密度分区 273
N 275
能源综合利用 275
P 276
排水防涝 276
R 277
容积率 277
人口规模预测 279
S 282
SWOT分析 282
“三规”协调 283
竖向设计 286
四线 287
T 290
TOD模式 290
土地相容使用 292
碳排放评估 295
X 296
新型市政工程设施 296
Y 299
“一张图”管理 299
Z 302
镇、乡、村庄 302
智慧城市 302
宗地 304
综合防灾规划 306
综合管廊 306
综合规划 308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9